在中國經濟版圖中,經濟大省扮演著至關重點的角色。這些省份主要指GDP全國排名前6的省份,有時范圍會擴大至全國前10。2024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6個省份的GDP合計約占全國的45%;GDP排名前10省份的經濟總量則占全國的60%以上。經濟大省穩住了,中國經濟的基本盤也就穩住了。
過去一年,經濟大省紛紛站上了經濟發展新臺階。例如,2024年江蘇GDP超13.7萬億元,同比增長5.8%;廣東進出口總額突破9萬億元,預計GDP將突破14萬億元;山東GDP達9.86萬億元,距10萬億元僅一步之遙;浙江GDP突破9萬億元,同比增長5.5%左右。這些數據表明,經濟大省在推動全國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重點作用。
以廣東為例,其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約為1/10;2024年,廣東外貿規模占全國總量超過1/5,對全國外貿增長的貢獻率近四成,每產5臺工業機器人就有2.2臺來自廣東。廣東省省長王偉中表示,面對復雜嚴峻形勢,廣東迎難而上,堅定扛起經濟大省的責任擔當,全力推動經濟平穩運行。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國經濟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并強調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鼓勵其他地區因地制宜、各展所長。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GDP排名前10的省份均錨定了5%左右或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其中浙江、河南、四川、湖南的目標定在5.5%左右或以上,湖北的目標則是6%左右。
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的經濟增長目標基本與去年持平。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這體現了經濟大省的責任擔當。江蘇作為全國第二經濟大省,在經歷了2024年的高增長后,再次提出了5%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江蘇省省長許昆林表示,確定這一目標貫徹了中央對經濟大省的要求,兼顧了需要和可能,體現了質和量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