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左星月
編輯 | 王亞靜
美編 | 邢靜
審核 | 頌文
提交注冊一年多后,廣州必貝特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必貝特”)科創板IPO卻遲遲沒有下文。
公開資料顯示,必貝特IPO按下“暫停鍵”與“踩雷”審計機構有關。
另外,作為創新藥企業,公司沒有產品商業化,沒有主營業務收入的情況也是必貝特目前IPO的掣肘因素之一。
可見,必貝特前方要走的將是一條充滿困難與挑戰的IPO道路。
1、IPO一度中止,“踩雷”天職國際
必貝特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創新藥自主研發生物醫藥企業,聚焦于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領域。
目前,必貝特正在持續開發全球首創藥物(First-in-Class)和針對未滿足臨床需求的創新藥物。
早在2022年1月,必貝特便著手申報科創板IPO,并于2022年6月29日獲受理。此后,必貝特IPO進展飛速,2023年1月成功上會、6月提交注冊。
然而,必貝特還未如愿登陸上交所,卻先“踩雷”了審計機構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簡稱“天職國際”)。
今年8月,證監會發布公告顯示,天職國際在奇信股份年報審計中未勤勉盡責,制作、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此外,天職國際還偽造、篡改、毀損審計工作底稿。
事實上,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對分所的業務活動、執業質量等承擔法律責任。天職國際的上述行為違反相關規定,且情節較為嚴重。證監會決定對天職國際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業務收入367.92萬元,處以2339.62萬元罰款,并處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6個月。
(圖 / 證監會官網)
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應準確、清晰地表達審計意見,對發現的重大錯誤、舞弊和違反法規行為等進行披露。顯然,天職國際在奇信股份的年報審計中并沒有承擔起相應責任。
天職國際暫停證券服務業務也讓必貝特“遭殃”。上交所官網透露,8月27日,必貝特因天職國際被證監會采取限制業務活動的監管措施,上交所中止其發行注冊程序。而且,必貝特也無法更新上市申請文件中的財務資料。
(圖 / 上交所官網)
12月17日,必貝特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由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簡稱“中審眾環”)擔任新的審計機構。
然而,中審眾環同樣存在不少問題。
9月26日,深交所發布公告稱,中審眾環因廣州浪奇2018年、2019年年度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以及在審計過程中未勤勉盡責,被深交所給予公開譴責的處分。
中審眾環具體違規行為包括貿易類存貨的內部控制測試存在缺陷、實質性審計程序存在缺陷以及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預付賬款等往來科目的實質性審計程序存在缺陷等。
(圖 / 深交所官網)
此外,11月15日,中審眾環因在執行河南省中工設計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報審計項目中,存在營業收入審計程序不到位、營業成本審計程序不到位等問題,中審眾環及簽字注冊會計師程璽、王勝民被河南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圖 / 證監會官網)
新國九條中明確指出“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壓嚴壓實發行人的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堅持‘申報即擔責’,堅決阻斷發行上市‘帶病闖關’”。
不僅如此,監管層也多次強調要從源頭上提高擬上市企業申報質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必貝特在更換審計機構后,或許會很快更新財務數據,但能否成功上市,還有待觀察。
2、尚無產品商業化,三年虧損3.86億元
擺在必貝特面前的,不僅僅有IPO“暫?!钡臒?,還有產品沒有商業化的隱憂。
必貝特是一家主營創新藥的公司,創始人及實際控制人為錢長庚。錢長庚擁有美國國籍,是中南大學藥理學博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博士后、原中南大學藥理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圖 / 必貝特官網)
IPO前,在必貝特研發管線中,擁有6個自主研發的創新藥核心產品已處于臨床試驗階段。不過,公司IPO前并沒有產品商業化,這導致公司沒有主營業務收入。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必貝特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7.69萬元、97.03萬元和0;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6126萬元、1.37億元和1.88億元。三年間必貝特累計營業收入剛過百萬,但歸母凈利潤卻已經虧損3.86億元。
(圖 / 必貝特招股書)
不僅如此,必貝特的經營現金流也一直處在流出的狀態。報告期內,其經營現金流凈額分別為-4190.27萬元、-1.01億元和-1.28億元。
(圖 / 必貝特招股書)
那么,沒有收入的必貝特是靠什么運轉?從招股書來看,外部融資或許是必貝特的主要資金來源。
報告期內,必貝特的籌資現金流凈額分別為2.02億元、5.55億元和-971.98萬元。在2022年時,籌資現金流凈額也轉為流出狀態。
倘若無法獲得穩定的現金流來源,再多的貨幣資金也只會“坐吃山空”。報告期內,公司的貨幣資金分別為2.30億元、6.78億元和4.99億元。2022年,必貝特的貨幣資金較2021年已經有所減少。
(圖 / 必貝特招股書)
此外,必貝特也獲得了不少政府補助。截至2022年末,公司收到兩項補助,資金分別為8400萬元和150萬元,分別占公司貨幣資金余額比例的16.83%和0.3%。
不過,按照相關要求,若必貝特項目驗收未通過,公司可能會被要求退回部分項目補助款。
(圖 / 必貝特招股書)
一般來說,創新藥的研發具有高投入、長周期及高風險的特點。因此,一款創新藥產品能否獲批上市,都面臨巨大挑戰。以此來看,必貝特的產品商業化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3、七成依靠委外研發,核心產品進展不及預期?
對于必貝特來說,加快在研產品的商業化進程是公司解決目前困局的核心辦法之一。
那么,公司的研發實力如何?
報告期內,必貝特研發費用金額(剔除股份支付后)分別為5911.75萬元、9892.38萬元和1.35億元。
其中,公司自行開展研發費用占研發投入的比例分別為45.35%、26.63%和29.42%;委托第三方研發費用占研發投入比例為54.65%、73.37%和70.58%。
(圖 / 必貝特研發費用情況(來源:問詢函回復))
七成費用都用于委托第三方研發,可見必貝特對第三方研發的依賴。對此,必貝特在問詢函回復中表示,委托第三方研發投入金額逐年增加,主要系公司核心產品管線逐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以及新產品管線投入研發。
除了較為依賴第三方研發外,必貝特在研發人員數量以及研發人員薪酬上,與同行公司相比都略遜一籌。
截至2022年末,必貝特擁有105位研發人員,較行業平均值224人存在一定差距。此外,必貝特的研發人員人均薪酬為29.83萬元,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46.91萬元。
(圖 / 必貝特問詢函回復)
可見,無論是研發人員規模,還是福利水平,必貝特和同行企業都存在差距。
在此情況下,必貝特的研發進度如何?
招股書顯示,BEBT-908是必貝特重要的核心產品,首個推進的適應癥為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r/r DLBCL)。該產品于2021年1月獲得中國CDE同意以II期單臂關鍵性臨床試驗結果申請附條件上市,并在2022年12月提交PRE-NDA會議申請。
在招股書中,必貝特坦言對BEBT-908存在較大依賴,若該產品無法順利獲批或未來商業化不及預期將對公司的業務經營和未來的盈利能力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
因此,必貝特也十分急迫地想要推進BEBT-908的商業化進程。按照必貝特的計劃,2024年一季度,BEBT-908將要獲批上市,取得上市批件,并且需要在獲批上市后繼續開展確證性試驗研究。
(圖 / 必貝特招股書)
「子彈財經」注意到,必貝特官網顯示,BEBT-908已于2023年9月申報NDA,并沒有透露BEBT-908獲批上市的消息。對此,「子彈財經」試圖向必貝特了解BEBT-908的上市進度,但截至發稿,必貝特并未回復。
(圖 / 必貝特官網)
其實,即使在研藥品成功獲批上市,必貝特想要實現盈利也并不容易。一般來說,創新藥物研發成功后,需要經歷市場開拓及學術推廣等過程才能實現最終的產品上市銷售。
必貝特也在招股書中坦言,公司并無商業化銷售產品的經驗,尚未組建完整的營銷團隊。
可見,擺在必貝特面前的是一條充滿荊棘與挑戰的道路,公司能否在更換審計機構后成功上市,「子彈財經」將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