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千姿)“新中式”體驗游出圈 游客感受“閩式生活”

  福州10月4日電 題:“新中式”體驗游出圈 游客感受“閩式生活”

  作者 葉秋云

  在福建,“簪花圍”的風潮未退,“三條簪”又掀起熱潮。

9月30日晚,“雙杭‘商’海經”三捷河沉浸式演繹在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首秀。圖為三條簪獨舞。記者 呂明 攝

  國慶假期,在福州的三坊七巷、煙臺山、上下杭等景點,皆可看到市民、游客身著漢服,頭戴“簪花圍”或“三條簪”,在坊巷古厝里喝茶、用餐,體驗“閩式生活”。

  身著中國傳統服飾,頭戴“三條簪”,外國友人Una在福州南公園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拍照留影。她表示,“三條簪”的簪子外形像刀子一樣,上面的花紋卻很精美。“我迫不及待就在社交平臺曬圖了,想讓我的朋友們也來體驗它。”

  來自俄羅斯的Sofia在中國留學,她穿著中式傳統裝束彈奏鋼琴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熱議。Sofia表示,中國傳統文化對女生來說很有吸引力,而且值得尊敬。“這是我一直想在中國學習的原因之一”。

10月1日,游客“簪花圍”逛福建福州南后街。記者 王東明 攝

  今年6月,福州化妝師韓若在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開了一家旅拍店,生意十分火爆。國慶節假期,她接待了不少前來體驗“簪花圍”或“三條簪”的游客。她介紹,游客既可收獲美麗“打卡”,又可以領略當地特色文化,都覺得挺不錯。

  為了將“出圈”流量轉變為文旅增量,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持續推出“雙杭‘商’海經”三捷河沉浸式演繹等活動。在光影交錯中,頭戴“三條簪”、身著中國傳統服飾的女子在古厝里擊打著大鼓,以快閃的形式演繹歷史與現代的對話。

  福州市上下杭保護開發有限公司文化旅游部經理范玥馨表示,今年春節以來,將傳統民俗、非遺和國潮相融合的活動很受年輕人歡迎。國慶假期,圍繞非遺傳承、信俗傳承、商幫文化、會館文化、市井文化等內容,上下杭推出眾將之門國潮街舞等演繹內容,希望讓本土文化特色轉化為可視化演繹與傳播,讓市民、游客感受上下杭的文化底蘊與福州的城市精神。

  如何將流量變為“留量”?國慶假期,依托福建省60個歷史文化街區,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也持續推進剪紙、木偶戲、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等非遺項目進景區、進街區;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時尚元素融合創新,做熱福州“三條簪”等國潮國風。

  業內人士認為,各方對“簪花圍”“三條簪”文化的不斷深入挖掘和推廣,將為福建文旅產業帶來許多的機遇和發展,不僅豐富文化旅游資源,還會帶動服飾、美妝、攝影等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完)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