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皖滬歸來,湖南省黨政代表團學習考察“筆記”來了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劉玉先 王義正 長沙報道

6天時間,走了3省市,看了39個考察點,開了三場合作發展交流座談會,簽訂了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4月6日至11日,由省委書記沈曉明、省長毛偉明率領的湖南省黨政代表團,先后赴海南、安徽、上海學習考察。

4月12日上午,沈曉明主持召開省黨政代表團赴海南、安徽、上海學習考察總結會。

總結此行收獲,部署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湖南發展的成色。

4月12日,省黨政代表團赴海南安徽上海學習考察總結會召開。(圖片均來自湖南省人民政府網)

今天,記者梳理了一份學習考察“筆記”,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到了什么

春行三地,湖南到底要學什么?

沈曉明在總結會上指出,全省各級各部門要向三省市——

  • 學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的政治站位及服務“國之大者”的責任擔當,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努力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 學推進科技創新的魄力和制度創新的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強化科技戰略布局,深化改革推進制度創新;

  • 學立足長遠發展的戰略思維,結合自身優勢,布局未來產業,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 學謙遜包容的務實作風,放低身段,虛心學習請教,實打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防止貪大求全、好高騖遠。

就學好用好三省市“真經”,毛偉明說——

  • 要學習用好政策的能力。學習海南結合產業優勢、環境優勢、區位優勢用好政策的能力,用好用活湖南“一帶一部”區位優勢、產業比較優勢與疊加政策優勢,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錯位發展形成競爭新優勢。

  • 要學習久久為功的定力。學習安徽在打造戰略科技力量上日日做功久久為功、成果轉化“沿途下蛋”、產業發展從零孵化的定力,加快打造科技創新5大標志性工程,全力補齊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短板。

  • 要學習改革開放的魄力。學習上海聚焦規則規制、產業企業和產城融合等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魄力,以改革開放3大標志性工程為引擎,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持續提升貿易投資開放度和便利度。

有哪些啟示

學習考察只是路徑和過程,目的是為了進步和發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此次考察中,湖南的黨政干部又有哪些觸動和啟發呢?

海南將自身的獨特優勢和國家戰略緊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代表團印象深刻。

省科技廳黨組書記李志堅說:“將認真學習海南好的經驗做法,加力推進科技創新高地‘五大標志性工程’建設、科技創新提升行動,在打造高能級平臺、引進高水平人才、高質量科研成果研發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為‘4X4’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多科技支撐。”

4月8日,湖南省黨政代表團考察了海南自由貿易港一站式飛機維修產業基地。

旅游業是海南的一張亮麗名片,湖南同樣有好山好水。

“海南立足自身獨特的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打造了高端會展游、國際賽事游、醫療康養游、免稅購物游等一系列特色鮮明的旅游產品,同時全域推動環島旅游公路建設,催生了一批極具吸引力的旅游新玩法、新場景,極大激活了旅游消費市場。”省文旅廳廳長李愛武說,這啟發湖南要放大自身比較優勢,推動旅游與交通及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走人無我有的差異化發展路子。

牽牢科技創新的“牛鼻子”只是安徽迅猛發展的一個剖面。安徽、湖南在人口規模、GDP總量方面基本相當,但是2023年安徽總貨運量為湖南的1.8倍,其中水運貨運量為湖南的3.7倍。

對此,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副廳長劉揚表示,湖南將主動對接融入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布局,提升“公轉水”“公轉鐵”“鐵水聯運”的節點轉運能力和轉運效率,通過運輸通道一體化、物流信息共享化、政策措施協同化,推動形成有貨可運、有貨能運、有貨愿運的局面,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4月9日,湖南省黨政代表團考察安徽中安創谷科技園。

近年來,安徽、合肥的高速發展有目共睹。株洲市委書記曹慧泉表示,安徽、合肥的園區干部,甚至是各個部門的干部懂產業、懂經濟,會招商、會服務。下一步,株洲將把提升領導干部的專業化程度定為重要工作內容。

看到上海將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并且用優質的供給服務人民,讓代表團感觸頗深。

省住建廳廳長唐道明表示,湖南在城市建設和管理過程中,要進一步有效地做出統籌安排,在產城融合、生產生活生態整體的空間融合方面做好頂層設計,實現全省的產城融合和共享。

當然,此次學習考察對湖南的黨政干部而言,或許最大的觸動在于增強了抓發展、拼經濟、促開放的緊迫感和危機感。

因為,自己和自己比,看到的都是成績;和別人比,更容易看到不足和差距。

從借勢到借道

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

去年9月23日至28日,湖南省黨政代表團曾赴周邊廣東、江西、湖北三省學習考察。從棋理上看,已有“借勢”之意。

圍棋中的“勢",有態勢、氣勢、趨勢的含義,專指周邊范圍。既是一種具有潛力的虛空,也是一種對未來競逐有利的厚度,所以外勢又稱之為厚勢。

這一次學習考察的瓊皖滬三地,空間上與湖南均有一定距離,足證湖南謀勢已不拘泥于地理的遠近,更有借“道”發力的籌劃。

道,是道路、思路和出路,既有務實的一面,比如20年前湖南大舉投入高速公路“借道突圍”;也有務虛的一面,指的是頂層規劃、路徑設計。

道路、思路和出路,歸根結底是改變觀念。

所以此次瓊皖滬三地的學習考察,既是一次合作之行,也是一次“借道”之旅。

比如,湖南如何在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上進一步破題起步,就必須借助海南自貿港等重要戰略平臺之優勢,更好實現“引進來”“走出去”。

近年來,安徽依靠下好創新“先手棋”,抓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發展勢頭強勁、新興產業表現亮眼。湖南通過學習安徽在打造戰略科技力量上的成功經驗,可以“借力”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加快打造“三個高地”。

還比如,借助長江黃金水道,可以讓更多湘品出湘、出海;借助上海豐富的人才資源、完備的產業體系、開放的大平臺,讓更多湘企通過市場化手段嵌入上海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更好參與國際分工與經貿合作。

4月11日,湖南省黨政代表團在上海考察了沃爾沃建筑設備(中國)有限公司。

通過借道,讓不沿邊、不靠海的湖南,打通更多出海口,增添更多跳板,拉近與世界的距離。

有形之“道”要借,無形之“道”則要用心去學,用心去悟。

打破思想禁錮、敢闖敢試的力度有多大,破解難題的效果才能有多好,改革發展的進度才能有多快。

湖南要學習海南、安徽和上海在改革開放、制度創新等方面的科學方法、破局思維、非凡魄力和超強定力,以更好推動自身發展。

實干見真章

學習歸來,如何學以致用?應該怎么干?

可直接拿來用的,我們就要用好用足;需結合湖南實際、因地制宜的,我們就要活學活用。

一句話,用好“他山之石”,蓄積“攻玉之力”。

比如,在科技創新上,不能總是盯著“賺錢”,也不能圖“省錢”,只要是“值錢”的,就要舍得“花錢”。

在改革開放上,對內要通過制度集成創新,激發全方位改革動能。

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要緊扣“高質量發展”“湖南特色”兩個關鍵詞,找準產業發展主攻方向,發揮產業園區主陣地作用,著力提升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

當然,具體實施中,需強化實干作風,發揚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基因,進一步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需久久為功,絕不能搞“一陣風”形式、“三分鐘”熱度。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看準了就抓緊干。

期待干字當頭、干在實處在三湘大地蔚然成風,真正把學習考察的所思所悟轉化為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

國內,時政,黨建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