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高速:胥家橋收費中心的逆襲之路

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 劉白楊 報道

曾經,它是發卡準確率落后的“后進生”,如今,它是五項關鍵指標排名第一的業務標桿。

“從排名末尾到逆襲第一,這是全站員工的努力,更是品牌建設帶來的改變。”湖南高速集團岳陽分公司胥家橋收費中心負責人郭曉峰非常感慨。

從“后進生”到“新標桿”,胥家橋收費中心何以逆風翻盤,實現跨越發展?郭曉峰說,密碼就是四個字——“品牌效應”。

改變現狀,沖出“圍城”

胥家橋收費中心班組學習。

時間回到一年前,對于郭曉峰來說,要把一個從各個站點分流過來的全新團隊凝聚成一個團結的“大家庭”,似乎遙不可及。

“最困擾我的是發卡差錯率,有些員工總是不在狀態,這跟大家還沒有擰成一股繩有很大關系。”面對現場員工的思想和工作狀態,郭曉峰總是在琢磨轉變之法。他知道,員工的思想工作不是一天兩天能做通的,想要帶領他們走出“思想的圍城”,還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這個契機隨著集團公司“雙品牌一體化”建設的計劃很快到來了。

“一個團隊一旦有了目標,就有了一起前進的方向,就很容易激發團隊榮譽感。”郭曉峰很有信心。

在接下來的“雙品牌一體化”建設工作過程中,郭曉峰探索了許多改變現狀的方法。比如,員工們學習的時間不夠,他便結合現場實際,創新和改進班組學習模式,將每個班的第二個白班下班后至晚飯前約1個多小時定為班組學習固定時段,由班長負責組織,值班站長、行管參加分析、討論,改灌輸式的理論學習為班組間沉浸式討論學習,大家有針對性地探討、解決現場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相互借鑒,吸取經驗,避免相同的問題重復發生,學習實效慢慢凸顯。

通過入口發卡差錯統計實行“一日一匯總、一日一跟進”,分析差錯原因,及時糾錯。沒多久,現場CPC發卡的正確率有了起色,從之前的排名靠后,到第八、第五,再到第一,再到持續保持第一,郭曉峰嘗到了“人心齊,泰山移”的甜頭。

主動出擊,爭當第一

打開胥家橋收費中心的微信工作群,數據反饋、現場視圖、問題歸總、整改措施……每日的記錄信息有數十條,多的甚至上百條。

“打造‘品牌站點’,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提升我們的業務指標,要想讓業務走在分公司的前列,我們必須有爭當第一的決心。”郭曉峰所說的“第一”,指的是聯網收費六項關鍵指標排名。

為提升六項指標綜合排名,郭曉峰和員工們一起商量討論,尋求最優共享數據、及時糾錯的方法。

“把工作群利用起來,每天及時傳輸車道通行信息、設備運行狀況和交易對賬、綠通查處、稽查追繳等情況,讓上一個班的數據及時與下一個班有效銜接,這樣大家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收費員楊婧結合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難點和痛點,提出建議。

于是,固化每日數據監測、反饋與實時督導相結合的運行機制應運而生。為強化現場全方位管控,不留管理死角,郭曉峰又制定出“40分鐘巡視報告制度”,防止車道因設備故障關閉超過一個小時,確保車道全部開啟。

就這樣,胥家橋通過每日數據跟蹤,及時發現、提醒和糾正收費員們的各類差錯和一些共性問題,盡量避免重復錯誤,并定期對各種管理辦法進行評估、分析及優化,完善制度建設以利于形成長效機制,六項指標實現逐月攀升。

3月26日,在分公司下發的《2024年2月聯網收費關鍵指標情況通報》中,胥家橋收費中心綜合排名第一。但郭曉峰知道,這不是結束,而是新征程的開始。

肯想肯干,未來可期

郭曉峰帶領員工一起開墾荒地。

品牌建設期間,郭曉峰就一直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記錄需要改進的重點、要點,即便2023年“雙品牌一體化”建設工作已經告一段落,郭曉峰也仍舊保持著這樣的習慣,因為司乘的期盼、員工的訴求還在繼續。

胥家橋收費中心院落不大,寸土寸金,在“雙品牌一體化”建設推進過程中,郭曉峰收集了大量的員工意見,并對站區進行了改造。到了2024年,員工們又有了新的想法。

熱衷于種菜的收費員方水一直期盼收費站的菜園能夠建立起來,她說:“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了,我住在收費站的時間也越來越多了,我想閑暇時種些自己喜歡吃的青菜,大家吃著也更放心,還能實現站部蔬菜的自給自足,一舉兩得。”方水提出來的建議,郭曉峰沒有拒絕,他很快便規劃好了菜地的選址,并計劃在5月底完成菜地開墾。

“我們不能只活躍在‘聚光燈’下,品牌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未來我們還有很多需要突破的空間。”郭曉峰說。

如今,駕車駛入胥家橋收費中心收費現場,安全錐桶整體劃一,現場環境一塵不染,收費崗亭煥然一新,員工面貌精神抖擻,一派新氣象。

國內,城市介紹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