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幸福宜居新生活

南寧市青秀區偉業小區重新鋪設了瀝青路面,畫好了停車位,重新粉刷了圍墻,改造后小區環境變了模樣,居民生活更舒心。記者羅婧攝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一頭牽著發展,對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工程。

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連續6年寫入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連續5年作為自治區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推進。3月21日,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下發通知,明確2024年全區將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366個,涉及居民13.9萬戶。

老舊小區改造,如何改?改哪里?難點如何突破?怎樣才能把這一惠民實事辦好、讓群眾滿意?帶著問題和思考,記者進行了走訪。

A 小區如何改?重面子更重“里子”

“樓頂的防水做好了,終于不再外邊下大雨,家里下小雨了!”南寧市青秀區偉業小區居民黎女士很滿意小區的改造成果。

偉業小區建于20世紀90年代末,有600多戶居民,交房時基礎設施就不完善,隨著樓齡漸長,成了典型的老舊小區。樓頂漏水、變壓器容量不夠、水電不是一戶一表、路面和墻體破損等問題在小區內愈加凸顯。

“舊變壓器容量太小了,一直滿負荷運轉,幾年前還著過火,安全問題令人擔憂。”偉業小區物業湯經理想起這事就心有余悸。

2022年,經相關部門審批后,偉業小區正式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

如今,兩年過去了,小區面貌煥然一新,一系列改造項目成了居民的“幸福清單”。

“現在小區內鋪設了瀝青路面,停車位也畫好了,圍墻重新粉刷,變壓器升級、智能水表和一戶一電表安裝等硬件設施工程也接近尾聲,啟用指日可待。”湯經理說,“小區環境變了模樣,居民的生活也更舒心。”

柳州市桂中社區金桂苑四區,“乘梯而上”的變化讓居民感受到生活的便捷。

“以前上樓要連爬帶喘、腰酸腿痛,上去下來一趟都犯愁,現在乘坐電梯十幾秒就到了,隨時可以到樓下享受輕松愜意的時光。”所住單元加裝電梯后,居民韋阿姨頗為興奮。

作為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的重要內容,加裝電梯工程正在全區加快推進,越來越多老舊小區的居民實現了回家“一鍵直達”的愿望。

“改造老舊小區并不是簡單的面子工程,而是要補齊城市建設的短板,實實在在地從百姓的需求出發,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以來,廣西結合樓道革命、環境革命和管理革命“三個革命”要求,從更新改造老化和有隱患的管線管道、因地制宜完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建立健全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機制等方面有序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截至今年5月初,全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累計開工6790個小區、70.92萬戶,已完工5602個小區、55.58萬戶。全區共改造供水管網78.4萬米、排水管網125.25萬米、供電管網171.50萬米;新增車位4.87萬個、電動自行車及汽車充電設施1.84萬個,新增文化休閑、體育健身場地、公共綠地等公共休憩場地4590片。

B 難題如何破?有力度也要有溫度

老舊小區改造是民生大事,也是眾口難調的難事。

改不改、改什么、錢從哪里來?在推進的過程中,居民訴求多樣、意見不一,往往讓改造陷入僵局。如何突破難點?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南寧創新提出“先自治后改造”的工作模式。

走進有著60多年歷史的南寧市南南鋁小區,重新改造后的小區實現了“逆生長”。除了美化社區內的景觀、增加樓體耐用度以外,小區在每棟樓都增添了樓梯防滑條和扶手等設施,增設提供全日照料服務的中小型養老機構,讓居民生活舒心又暖心。

“小區改造能順利推進,‘老友議事會’發揮了重要作用。”小區居民王女士告訴記者。

據介紹,在改造前,小區設立了業委會過渡性居民自治組織“老友議事會”,服務于老舊小區改造全過程,并引導居民參與議事協商和小區的自治自管,解決小區居民發動難、改造意見統一難、維修資金歸集難、改造施工監管難、后續管理難等問題。

“適老化改造正是廣泛征集居民意愿、針對大家普遍反映集中的問題而進行的,對癥下藥、問計于民,這樣有溫度的改造自然能改到大家的心坎里。”王女士說。

南南鋁小區只是縮影。如今,像這樣的老舊小區和街巷“老友議事會”在南寧市已超過1000個。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建立共商、共建、共享機制,這樣的模式推動了全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加快落地——

柳州市在改造過程中以“黨建引領,共同締造”理念為指導,引入專業公益組織,對老舊小區改造進行前期調研,將居民最迫切想要改造的項目列入改造方案中。

北海市搭建“社區黨委+紅鄰黨支部+樓棟長+居民代表+網格長”組織架構,為順利推進改造工作和加強后序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梧州市通過引導居民合理出資、政府財政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等多渠道籌措,解決舊改資金的來源問題。2023年,梧州市共爭取上級補助資金22154.65萬元,同時鼓勵讓渡小區公共收益、居民出資加裝電梯、運營單位出資智能化改造等,建立健全政府與居民、社會力量合理共擔機制。

C 改后如何管?“煥新”更要“常新”

路面鋪上瀝青,增設文化活動設施,住宅實現智能電表和一戶一表……這是記者在廣西展覽館宿舍看到的改造效果。

“現在小區路面平整通暢,安裝了智能單元門,最關鍵是住戶還享受到了物業服務,住得越來越舒心。”住戶李景條豎起大拇指。

為解決老舊小區改造后續管理問題,南寧市正探索“委托制物業+城市片區物業運營”模式,同一家物業企業可提供菜單式物業服務給不同的委托人選擇,并與不同的委托人簽訂多份委托協議,按委托協議的服務內容承擔相應責任,能有效解決企業進駐難和責權利不平衡的問題,逐步引導物業企業和無物業居民的直接交易,讓所有居民都能享受物業服務。

借助科技力量實現片區制統一調度管理,降低城市精細化管理的交易成本,讓物業企業“進得去、留得住”,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和社區的工作負擔。

截至目前,南寧市共有90個小區設備接入城市片區物業運營服務中心“安消一體化”系統平臺,推動119個小區監控設備接入該中心“視頻匯聚平臺”,16個小區采用“委托制物業”模式引進物業服務,近20個改造后的老舊小區納入片區式物業管理。

引入專業物業服務企業,發動群眾共管共治,推動建立長效機制,才能讓老舊小區“煥新”還能“常新”。不久前,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廣西物業管理委員會組建運行辦法》,對廣西物業管理委員會的組建程序等予以明確,物業管理委員會組建后,將發揮“孵化器”作用,在推動成立業主委員會、組織業主共同決定方面發揮重要力量。(記者羅婧 駱萬麗 通訊員黃詩誼)

國內,民生,公共服務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