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岳品瑜 董晗萱)近日,多地公布2024高考查分時間和方式,大多集中在6月23日—25日。6月23日,上海、四川、云南、寧夏、內蒙古將公布高考成績。
然而每到這時,總有人“蠢蠢欲動”,利用不少考生及家長等待成績時的焦急心態、擔憂分數與心儀的志愿錄取線有差距的焦慮心理,編織相關騙局妄圖趁機“撈一筆”。隨著相關案件高發,國家反詐中心、工信部反詐中心在近日對高考前后“提前查分”“花錢改分”“低分提檔”“偽造錄取通知書”“謊稱領取教育補貼”“要求提前繳納學費”類詐騙作出提醒。
“××同學,您在6月7日語文科目考試于監控錄像回放中發現您在考試過程中有作弊行為,該科成績視為0分,如有疑問請致電教育局。”6月9日,浙江桐鄉警方發布一則緊急預警,文中稱,有群眾反映,自己收到了省教育廳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辦發來的這樣的短信。而事實上,這樣典型的短信詐騙背后,不法分子將以要求繳納費用刪除作弊視頻、繳納保證金為由,套取個人信息、誘騙轉賬匯款。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每到高考成績公布階段,“提前查分”“改錄志愿”等類型騙局層出不窮。典型手段包括,不法分子通過群發詐騙短信,謊稱有“特殊渠道”可提前查分,并附有查詢鏈接。在其中輸入身份信息后,受害人銀行卡的錢財就有可能被轉走。還有不法分子會要求支付“查詢費”等費用,收到轉賬后便直接將考生或家長拉黑。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披露的另一則高考詐騙案件顯示,被告人周某利用“向學校捐款可以獎勵加分”“送禮問候拉近校方關系”等話術,通過偽造微信聊天記錄、教育部招生審批表等文件,制造學生被浙江大學錄取的假象,騙取該學生家長130余萬元。
“無須走傳統招生流程,只需花6000元可直接入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包工作分配,畢業后可入醫院編制。”通過類似話術,詐騙分子謊稱某高校招生沒有招滿,通過花錢“打點一下”可獲得補錄名額,或謊稱有特殊關系能搞到“內部指標”“計劃外指標”等,以此騙取考生和家長的錢財。
來到錄取階段,一份偽造的錄取通知書則成了詐騙分子的趁手“工具”。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辦人員,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或發送錄取短信,讓考生將學雜費打入指定的銀行賬號,以騙取錢財。類似此類騙局的手法還有制造虛假的釣魚網站,騙取學生的生活費、學雜費。
此外,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考生相關信息后,冒充高校老師或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謊稱可以對困難考生或者成績優異的考生提前申請或發放助學金、獎學金,要求提前支付“手續費”“報名費”等費用從而實施詐騙。
事實上,眾多騙局均是圍繞一個“錢”字。“高考是人生大事,騙子正是利用了這一關注度和考生與家長求學心切的心理獲取信任,實施詐騙。”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強調,特別是提前收費的詐騙行為,更要多方面核查后確認,轉賬匯款時也要通過多種途徑核實賬號真偽。凡是涉及錢財,考生和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亞表示,考生和家長對類似誘導性的宣傳不應存在盲信和僥幸心理,遇到考試問題應第一時間向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咨詢。
多地警方作出提示,分數查詢方面,應認準教育部門指定的查分網址和查詢方式,不要輕易點擊來歷不明的鏈接,更不要輸入個人信息;所謂的“黑客入侵修改分數”在技術上更是行不通。而在錄取方面,提前批次錄取主要針對軍事、國防、公安和藝術類等院校考生,錄取工作全部實施異地遠程網上錄取,由專門的計算機系統按志愿和投檔規則投檔,不受任何人為因素影響。考生可通過教育考試院官網查詢錄取信息,切不可相信“交錢就可錄取”的騙術。
社會,社會犯罪,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