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精”變“黃金”

本文轉自:重慶日報

“黃精”變“黃金”

湖南省安化縣廣益社區發展中藥材產業的啟示

曹清堯

安化縣柘溪鎮廣益社區,位于湖南中西部的深山區,一直以來屬于國家級貧困地區,總面積14.5平方公里,有耕地381畝、林地19583.7畝、水域54.3畝,轄21個居民小組,887戶2400余人,人口稠密、耕地稀缺、山地廣闊、經濟欠發達。近年來,該社區立足山區優勢,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實現集體經濟飛躍發展,2024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有望達到360萬元。今年6月,重慶市政府參事室組織部分參事對該社區進行了調研,我們發現,重慶許多農村地區,特別是渝東南、渝東北鄉村,地理、生態、經濟與該社區類似,他們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一、對標對表,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安化縣是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柘溪鎮廣益社區是安化縣一個典型貧困村,人多地少,交通不便,產業空虛。黨的十八大以來,該社區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系列重要論述,對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把產業振興作為頭號任務,認真查找貧困的根源,積極探索致富的出路,結合“山區、庫區”的實際,從不好高騖遠,克服“等、靠、要”思想,在林下經濟上做產業文章、求經濟突破,他們發現當地特產中藥材黃精是社區的“寶貝”。于是,他們組織到外地學習經驗、聘請技術人員指導、招呼群眾面對面學,成立集體企業搞加工和銷售,走出了“黃精”變“黃金”的成功之路。

二、選準帶頭人,開拓進取拔窮根。2017年以前,廣益社區還是一個村級集體經濟為零的空白村,當時的產業大戶、致富帶頭人李定球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樹大根深不忘本,已經靠著中藥材產業發家致富的李定球毅然決然投身鄉村建設,2017年當選為廣益社區支部書記、主任。為破解集體經濟發展難的問題,李定球和社區“兩委”成員多次開展調研,發現社區居民有著豐富的中藥材種植經驗,社區19583.7畝的林地面積也極其適合黃精等中藥材的種植,在先后五次組織社區“兩委”和產業發展大戶前往長沙、杭州等中醫藥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學習先進做法、經驗教訓后,經社區黨員大會和居民代表大會集體商議,一致決定以中藥材產業為突破,推動社區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自2017年以來,社區先后開發黃精種植基地1350畝,截至2023年,黃精的年產量達200余噸,產值達32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欣欣向榮的場面帶動居民參與,通過種苗優惠支持、保底價格收購、免費技術指導等方式,帶動周邊村種植黃精、白芨等中藥材300畝左右。

三、管理專業化,選育人才求發展。產業興旺、人才為先,隨著社區集體經濟的發展,原來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逐漸適應不了集體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為促進社區集體經濟企業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發展,2022年廣益社區成立社區集體經濟企業湖南廣硒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并從本土經濟能人、卸任社區干部等群體中選聘公司職業經理人6人,全面負責黃精產品的市場策劃、定位、營銷等業務,推出“辰峰谷”黃精品牌,走出了規范化管理的第一步。建立“事業共創、收益共享”利益聯結機制,職業經理人薪酬收入與營收業績掛鉤,充分調動經理人工作積極性,經營銷售效率明顯提升;強化人才培養,社區設立職業經理人管理示范點的“人才小驛站”,定期組織專業人員為團隊開展業務培訓,參加國內大中型展出,不斷培養孵化各類型專業人才,帶動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四、提升品牌力,產業升級促振興。為緊跟市場需求,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社區將自然資源優勢下的黃精產品作為市場的主導產品,積極探索以現代化科技助推產業發展道路,社區建設現代化中藥材生產基地23畝、中藥材苗圃研發基地40畝、黃精加工廠房2000㎡、黃精種苗培育大棚1500㎡,并配套有粗加工生產線3條,精加工生產線6條和十萬級凈化車間、冷庫、真空拉伸膜包裝機、全自動超微破壁粉碎機等配套設備,使社區實現了從“粗放式生產”到“精細化加工”的轉變。“辰峰谷”名下開發6大系列13款產品,包括黃精生片、黃精蜜餞、黃精茶、黃精面條、黃精小分子肽液態飲、黃精酒等,深受市場歡迎,銷售態勢良好,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2021年以來,利用交通區位優勢、氣候環境優勢、資源優勢,社區在東渠公路旁建起了水果基地和家庭農場,推出“鄉村+體驗式”旅游項目,以親子體驗采摘和黃精宴為賣點,前來體驗的游客絡繹不絕,為集體經濟注入了新活力。今年,社區還結合轄區優勢新建黃精加工廠和竹制品加工廠,帶動30余名群眾就業,2024年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可達360萬元。

湖南省安化縣柘溪鎮廣益社區利用自身優勢,腳踏實地,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實現“產業興旺”的目標,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作者系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


國內,三農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