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展品發霉?館方回應!網友紛紛曬圖……

最近全國不少地區雨雨雨,其中廣東6月的雨日更是打破歷史同期紀錄,近日有網友發文稱,廣東有多潮濕?中醫藥博物館里的展品都發霉了。

網友發布的多張圖片顯示,在透明的玻璃罩內,有一組根莖類植物,植物的根部長出白色霉菌。文章發布后引發網友熱議,多位廣東網友曬出由于天氣潮濕導致發霉的物品。

網絡圖片

7月2日,記者聯系上述文章發布者。他告訴記者,發霉的展品主要位于中藥館內,并表示,“在廣東經常會出現一些物品由于潮濕導致發霉的現象”。

對這種現象,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近期,廣東進入多雨季節,天氣比較潮濕,如果除濕條件不充足,中藥館內可能會有一些展品出現長霉菌的情況。“以前也有接到游客反饋,有一些蟲藥里面發霉了,我們都會做處理。這些展品主要以展示和研究為主,不會用于食用。”工作人員說,他們在展館內配置了除濕機,會定期進行消殺除蟲,后期也會加大除濕消殺力度。

另據羊城派報道,有專家表示,濕度確實是影響館藏文物質量的重要因素。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部主任石浩斌介紹,潮濕天氣下,對于展廳、展柜里的文物,首先要從環境監測入手,在展廳空間和展柜內都布設大量的溫濕度傳感器,館員可以實時掌握展廳空間和展柜內的溫濕度變化情況。其次,在“回南天”濕度升高時,立即開啟抽濕模式,調整廳堂的濕度。此外,還要保持展柜的密封性,隔絕展廳和展柜內的空氣流動。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黃曉冰建議,在潮濕天氣里,將藥材嚴密封閉,使其與外界的光線、有害氣體以及害蟲細菌等隔絕,就有可能保持其原有的品質,避免發生蟲蛀、霉變等損失。

據了解,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成立于2006年,現為國家二級博物館,設有醫史館、 中藥館、 針灸館、***、 嶺南醫學館、 嶺南中藥館、 廣州中醫藥大學校史館和“中藥水晶宮”嶺南中草藥液浸標本展區8個主題展館(展區),館藏中醫藥文物、 文獻、 中藥標本2萬余件(套) , 5931件藏品納入國家文物局數據庫。(新聞坊)

國內,民生,氣象氣候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