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田湖禮贊
文/蔣集政
2024年初夏時節,首訪瀏陽市古港鎮梅田湖村。梅田湖村,從名字看,應該是有梅有田有湖的美麗之所。果不其然,進入梅田湖地界,兩山峽谷之中突然出現一片偌大的水面,宛如一面碧綠的明鏡鑲嵌在群山峻嶺中,古港鎮政府城鎮辦主任鄭振華介紹,梅田湖村原本有一片長滿了梅樹的田地,“梅田”因此而得名。1958年在此修建了一座水庫,初名“梅田水庫”,后來漸漸雅化為“梅田湖”。
魅力山水
梅田湖村位于瀏陽市古港鎮北部,由原來5個村通過兩次合并而成,村域面積52.6平方公里,轄24個村民組近4900人。梅田湖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典型田少山多的村莊,耕地僅3800多畝,林地達6.2萬多畝,森林覆蓋率90%。
梅田湖村位于連云山脈,山巒疊嶂,百十條山泉匯流成溪,溪流匯聚成河,穿行于崇山峻嶺間,形成山高谷深、植被繁茂的山水景觀。坐落于100平方公里的原始次生林中的黃龍峽,就是梅田湖村山水景觀的典型代表,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皇龍峽景區占地面積5100畝,水面約150畝,古藤老樹,奇山怪石,長年泉水叮咚,鳥語花香,云霧繚繞,恍若仙境。周峰說,景區為集森林漂流、叢林探險、戶外溯溪、高空全透明全景玻璃橋、懸空飛龍高空玻璃滑道等綜合體驗型景區。站在黃龍峽旅游區入口處,就可望見兩山夾谷之上的黃龍峽飛龍天橋。
“現在不是溯溪、漂流的好時節,每年6月以后才進入旺季。”古港鎮副鎮長黃明錟說,看樣子對黃龍峽景區很是熟悉。他特別介紹黃龍峽溯溪探險:踩“浮動梅花樁”,過“雙龍潭”,勇渡“鐵索橋”、爬“壁虎網”“滾木橋”“云梯”等近20個拓展項目,感受“歡樂向前沖”的快樂與刺激。
“最刺激的自然是皇龍峽漂流了”,周峰說,黃龍峽漂流全程4.8公里,海拔800多米,整段峽谷落差近100米,大小落差不斷,漂程約90分鐘。漂流河道經專家精心設計,保留原始生態風貌,登上皮筏艇,過險灘、越激流、轉漩渦、沖浪尖……時而起伏跌宕,時而輕緩從容,兩岸花木繁茂,人在水上漂,宛如畫中游。
“除了戶外溯溪、峽谷漂流,景區還有8D恐龍谷、彩虹滑道、高空玻璃漂流、高空玻璃滑道等項目,讓你暢享速度與激情。”周峰介紹,尤其是恐龍谷里,各色仿真恐龍依托現代聲控技術、紅外感應、傳感自動化裝置等高科技手段,或低吼或搖尾,與周邊藤枝綠蔓相依,游客來到這里,仿佛置身侏羅紀時代。
而對于恐高的我,最怕走高空玻璃橋。2022年8月游覽張家界大峽谷景區時,經過被譽為“世界最高人行橋”的大峽谷玻璃橋——云天渡,眼睛不敢往下看,更不敢走中間玻璃,靠邊扶著欄桿走還雙腿發軟,正如著名學者黃錦祥《過云天渡》時所感:“懸跨玻索橋,欲步顫心焦。腳下淵流湧,掌心汗已潮。”黃龍峽飛龍玻璃天橋雖近在咫尺,卻是不敢再嘗試的……
梅田湖村水利資源豐富,有中坪河、大西河、梅田河三條主要河流,而最美的水景當屬梅田水庫了。梅田水庫建于1958年,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要功能,兼顧發電、水產養殖的中型水庫,庫容1350萬立方米,水面1240畝。自2004年起,梅田水庫成為供應古港鎮區及周邊5個村(社區)超過2萬人的飲用水源地。
佇立梅田水庫大壩,只見天高地闊,一湖碧水波光蕩漾,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水擁著山,山依著水,山水相連,水天一色。“梅田水庫為省級水利風景區,四周峰山疊翠,云濤波涌,四季景色迷人,令人陶醉。”黃明錟說,春天,百花競艷,滿山錦繡;夏天漫天白云,波光粼粼;秋天點翠紅葉,如詩如畫;冬天迷霧深山,北國風光。
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大量游客來到梅田湖村,在為村民帶來收入增長的同時,也給水庫水源保護帶來挑戰。周峰說,部分游客在水庫大壩、溢洪道等水源一級保護區進行釣魚、游泳、野炊、露營等活動,對水源水質造成一定影響,保障梅田水庫水源地水質,成為梅田湖村必須面臨和解決的重大問題。
為保護梅田水庫,梅田湖村發出了《梅梅和田田的倡議書》:每一個生活在梅田的居民,每一個去到梅田的旅人,梅田水庫都無私的貢獻了它的資源,那些最重要的公共物品,水、空氣、陽光、食材、美景……值得每一個人用心守護。您可以自覺做好垃圾分類,您可以自覺遵守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規定,比如不網魚、釣魚、電魚、毒魚、炸魚,不露營、野炊、燒烤、游泳,您可以隨手撿走一袋垃圾,您可以把這份倡議告訴你遇到的每一個人……
美麗屋場
依托得天獨厚的山水田園風光資源稟賦,近年來,梅田湖村以發展全域旅游為目標,圍繞“一湖(梅田湖)兩帶(沿梅田河風光帶、沿渠景觀帶)六屋場(松山、南山、漁子塘、新湖、云盤、紫陽灣)”,打造美麗宜居村莊連片示范區,先后獲評國家美麗鄉村標準化示范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鄉村旅游重點村、省鄉村振興示范村、省美麗鄉村精品村、省特色小村莊、省抓黨建促村莊振興示范村等榮譽。
梅田湖村美麗宜居村莊建設,以全面、協調、創新、可持續發展為理念,按照“旅游興村、科技興農”發展思路,結合梅田湖自身特色,堅持產業融合、資源整合、資金聚合,一個屋場一個特色,一個屋場一個產業,實現“屋場建設+文化教育+體驗旅游”融合發展,打造“天天有驚喜,季季有景點”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漫步梅田湖屋場,周峰介紹,松山屋場依托人居環境及田園風光優勢,打造為中小學生研學體驗基地;云盤屋場依托土地平整及豐富水資源,打造為漁獵文化體驗基地;紫陽灣屋場借助移民整村推進項目,打造幼兒親子研學體驗基地;中坪借助自然山水景觀,打造山水氧巴民宿體驗基地;還有楓樹灣戶外拓展、皇龍峽溯溪探險、大西洞世外桃源度假村、漁子塘依托花卉蔬菜種植基地、響堂生態綠洲農產品加工基地等產業,形成交通互通、規范互融、資源互享、產業互補的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鏈。
梅田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展示大廳前的田野里,此時油菜籽一片淡黃即將成熟,田埂上立著“鄉愁原野 水韻梅田”的標牌。周峰說,因為有梅田湖的滋潤,梅田湖村的農業一直欣欣向榮,村民們冬種油菜,夏栽水稻,創建了早稻示范基地、優質稻生產基地、油菜種植示范基地。
為了增強油菜地、水稻田的觀賞性,梅田湖村引導村民間種其他顏色的作物,讓普普通通的田野里長出不同顏色的圖案和文字,形如在油菜地、水稻田里“作畫”“寫字”,每年舉辦油菜花節、彩色稻田藝術展等活動。秋收之后,村民們將稻草收集起來,在田野里扎成老農趕牛耕田等造型,這些“妙筆生花”的點睛之作,讓梅田湖村成為紅極一時的打卡地。
“你們來得晚了些,油菜花開時節,梅田湖村人山人海,游人如織。”黃明錟說,全國機收油菜暨農業機械化展示現場會、全省油菜綠色高效機械化技術示范展示會曾在梅田湖村召開。屆時,大片大片金黃的油菜花田蔚然壯觀,清風掠過,花叢攢動,花浪翻滾,空氣中都帶著香甜,令人油然想起作家孫犁的詩句“凌寒冒雪幾經霜,一沐春風萬頃黃。映帶斜陽金滿眼,英殘骨碎籽猶香”。
在梅田河小微水體管護樣板片區,看見有保潔員正在開展渠道清潔。周峰說,梅田湖村投入資金近70萬元,開展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水塘及渠道生態整理、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打造河長制主題廣場、河長制度公開公示欄等設施,營造人人愛“水”、人人護河的濃厚氛圍。只有水清了,環境更好了,村莊美才能更有細節、更有底色,游客才能越來越多,村民生活才能越來越紅火。
梅田湖村鄉村振興實踐中心投資500余萬元,集接待、展示、會議、辦公于一體。周峰說,按照“政府主導,村級主體,村民主人”,堅持黨建引領、黨員帶頭、全民參與,梅田湖村投入1700多萬元,通過基礎設施提檔、服務功能完善、建設風貌管控、美麗庭院打造等舉措,實現生態、產業、文化有機融合。2022年,成功創建長沙市融合發展標桿型美麗宜居村莊。
“梅田湖村美麗屋場建設堅持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彰顯特色,力求自然,留住鄉愁。”鄭振華介紹。明媚的陽光撒在梅田湖村田間地頭,放眼望去,一條條整潔暢通的道路蜿蜒在村落間,三三兩兩的村民或閑聊散步,或帶著小孩逗留,或在路旁的休閑場地健身,一幅和諧美麗的鄉村畫卷躍然眼前……
農耕研學
如今的梅田湖村以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便捷優越的交通條件、美麗宜居的人居環境馳名遠近,但十幾年前,梅田湖村還是一個發展落后、基礎薄弱的村落。“2008年我被推選為村委會主任時,村集體負債近百萬元,村委會在租賃的民房里辦公。”周峰說,當時村民以種田和**務工為主,梅田湖村是無產業、留不住年輕人的“空心村”。全村除作為縣鄉公路及梅田水庫防汛公路而硬化的梅田大道外,只有并村時讓村集體負債20多萬元硬化的一條2公里長的道路。
由于交通不便,梅田湖村空有美麗山水,卻是“養在深閨人未識”。村“兩委”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200余萬元,硬化梅田塅路、膏滸塅路、沿渠路、紫陽灣路等8公里多長道路,修通卜家沖大橋及主干渠二橋等基礎設施,投入100多萬元建成多功能村級綜合服務中心,讓昔日落后的梅田湖村煥發生機。
2016年周峰當選為黨總支書記后,更是帶領村“兩委”和全體村民,依托梅田湖村魅力山水、美麗屋場,以鄉村旅游帶動農耕研學,以農耕研學促進鄉村旅游,不斷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梅田湖村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獲評湖南省研學旅游示范基地、湖南省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全國共同致富示范點等榮譽。
梅田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創建于2017年,堅持規模化、數字化、融合化導向,建設多個功能區,以農耕為主要勞動教育課題,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趣、結農家緣”為重要課程內容,為學生提供全天候沉浸式的勞動實踐場域,體驗最原生態鄉村生活,推動“鄉村旅游+鄉村研學+鄉村民宿”產業的發展。
梅田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以松山屋場為本部,學生勞動實踐園區擴展至全村區域。基地集“休閑度假、研學旅游、科普教育”于一體,采用“村級+公司+農戶”模式,整合松山屋場農田500多畝,將村民的閑置房改造成統一標準的接待用房,村民以房屋入股,由企業公司占股51%、村集體占股10%、村民占股39%,實現三方互利共贏。
周峰展示近三年實踐基地發展情況:2021年接待研學學生約8.6萬人次,41戶農戶分紅31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29萬元;2022年接待研學學生近10萬人次,41戶農戶分紅35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48萬元;2023年接待研學生14萬人次,51戶農戶分紅511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64萬元。
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不僅讓入股村民增收致富,更帶動100余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和增收。行遠溪谷野奢營地合伙人閔先生表示,2021年他和朋友投資開發了這家露營基地,開業時趕上旅游旺季,生意很不錯。開業以來,每逢周末,都有許多長沙市民會帶著家人或親友來這邊游玩散心。
紫陽灣屋場是修建梅田水庫時的移民屋場,納入重點移民整村推進試點村,利用移民扶持政策,陸續投入移民資金近500萬元,規劃建設移民文化展覽館、紫陽灣親子研學基地等。移民通過直接參與、間接務工等途徑,發展游樂設施、休閑觀光、果蔬采摘、親子研學、餐飲服務、農產品經營等,將美麗屋場變為美麗經濟。
李任秋是梅田湖村600多名移民之一,也是梅田水庫最早的一批移民,2017年開始做民宿。2019年,他把老房子拆掉建起3層新樓,可同時容納16人住宿。每年3月到10月,研學進入旺季,每逢假期,所有房間爆滿,就餐的人一波接一波。李任秋和妻子順勢在家加工銷售農產品,出租旅游觀光車,年收入15萬元以上。
梅田湖村農耕研學促進了與農文旅融合發展。周峰說,每年暑假期間,每日接待游客3000—6000人,每日帶動消費4萬—6萬元。鄉村旅游的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帶動了村民致富,2022年,梅田湖村共接待游客4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800萬元,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4.3萬元;2023年,梅田湖村接待游客5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200萬元,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達4.5萬元。
蔣集政,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國內,城市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