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河南各地之信陽篇丨百聞不如“三見”

谷麥光電的千級無塵智能工廠。本報記者 劉宏冰 攝

項目負責人介紹在建的“空氣充電寶”。李云浩 攝

工作人員在示范演奏楚墓編鐘。本報記者 劉宏冰 攝

“紅”“綠”相映,多彩田園,你眼中的老區信陽是否長這樣?如果我告訴你,農業大市崛起光電“小巨人”,大山里長出“空氣充電寶”,楚墓編鐘太空奏響“東方紅”,你會相信這是信陽嗎?走,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移動終端的光顯一哥

□本報記者 盧松 劉宏冰

當我們拿起手機,在方寸熒屏間速覽全球、翻閱古今、暢聊人生,你可知其中的光顯元器件大多產自信陽?

總部位于信陽的谷麥光電公司是全國最大的移動終端光源制造企業,也是國內少數幾家能同時提供光源、光傳輸和二次光學效果整體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站在行業前沿,該企業生產的手機等移動終端屏顯模組更輕、更薄、更亮、刷新速度更快,年產移動顯示用光源產品200多億只,居全國首位。

該企業與國內多所高校顯示領域專家合作,獲批建立河南省微型顯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被認定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河南省“瞪羚”企業。

該企業擁有光學設計、高精密注膠、CSP芯片級封裝等一系列核心技術,為榮創、山本光電、中光電等諸多國內外知名企業供貨,產品廣泛應用于三星、華為、OPPO等知名消費電子產品終端品牌上。

大山竟是“空氣充電寶”

□本報記者 盧松 劉宏冰

儲存電能的充電寶,讓人們不再為手機沒電而發愁。而在新縣的大山里,正在建設一個大號的“空氣充電寶”,它能夠把多余的電能儲存起來,到用電高峰時再輸出來,助力電網調峰蓄能。

這個“空氣充電寶”是國家能源局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建成投用后,儲1度電能放出0.72度電,年發電量可達6億度,能滿足20萬至30萬戶居民用電需求。它采用的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和儲氣庫密封技術,是中國科學院重大原創技術創新,從接到指令到發電設備高效運轉,6至8分鐘即可完成,可謂是“超級快充”。

“空氣充電寶”有多大?就是整座花崗巖體的大山。在大山“肚子里”,正在建設的直徑15米、長1.8千米的空氣壓縮硐室,是國際唯一在建的300MW級全人工硐室儲氣庫。目前,科研團隊還在進行技術攻堅、系統優化和設備升級,有望在總造價不變的基礎上,將總功率提升到350MW,更好地滿足老區人民能源需求。

青銅編鐘太空奏響“東方紅”

□本報記者 盧松 劉宏冰

隨著“嫦娥六號”在月背“挖土”成功歸來,專程到信陽城陽城遺址博物館參觀楚墓編鐘的人多了起來。

這是為啥?因為它是中華民族“飛天”夢想由傳說變成現實的歷史見證。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播放的《東方紅》樂曲,就是用這套編鐘演奏錄制的。

編鐘是古代最重要的一種樂器。1957年,在考古發掘我國現存6座楚王城中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具有重要考古利用價值的古城址——城陽城址時,最早出土了這套最完整的青銅編鐘。其由大到小共13枚,經測定一鐘兩音,正鼓部和側鼓部各一個音,每兩個音之間相差半音,音頻與國際音標只相差百分之二,讓人嘆為觀止。隨后,這套編鐘演奏的《東方紅》樂曲被選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開播曲,并被各大車站、學校用作報時的信號,成為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音樂標志。

時光荏苒,當年那套演奏《東方紅》樂曲的編鐘,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成為參觀者到國博必打卡的“網紅”文物。近年來,信陽推出一系列編鐘文創產品,隨著中國“飛天”捷報頻傳,越發受到消費者熱捧。

國內,城市介紹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