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民俗+”點亮假日文旅市場 激活消費“新”熱潮

央視網消息: 春節期間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位于黃海之濱的江蘇如東,民俗文化大巡游和“煙火秀”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濃濃年味讓人們暢享假期。

大年初三,一場新春民俗巡游在如東主城區展開,共有22個方陣和1200多名文藝工作者參與其中。在非遺方陣中,國家級非遺“跳馬伕”、省級非遺“鐘馗戲蝠”等依次亮相登場,還有當地富有特色的“馬塘鑼鼓”“潑花籃”等民俗表演,令圍觀的市民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夜幕降臨,一束束焰火在如東小洋口海岸上空點亮,營造出一種獨特的奇妙幻境,讓廣大市民游客領略了一場“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壯美景觀。

創新體驗場景 文旅賀新春

春節期間,江蘇鹽城打造“滋味鹽城過大年”系列活動,以豐富的文旅活動、有趣的場景互動,營造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

在鹽城市鹽南高新區珠溪古鎮,隨著悠揚的樂聲響起,身著華服、手持花籃的百花仙子緩緩從天而降。她們舞姿優美,沿途播撒花瓣,在空中編織出一幅流動的畫卷。

“百花仙子下凡”是小說《鏡花緣》中的重要情節,在當地首次以大型威亞空中表演的形式呈現,現代技術與神話傳說的完美結合,給觀眾帶來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震撼。

特色演繹精彩紛呈,傳統民俗活動也是層出不窮。舞龍醒獅、文廟祈福等演出輪番上陣,讓古鎮年味十足,熱鬧非凡。

在鹽城東臺,“樂享幸福年”新春文旅惠民系列活動也持續上演,好戲連臺。不少市民游客走進東臺圖書館及各大景區,體驗傳統老民俗。

春節期間,鹽城精心組織178項冬季文化旅游季活動,并發放1.3億元文商旅消費券,為文旅市場注入強勁動力。

千盞燈籠耀古村 客家民俗賀新春

大年初二,在福建龍巖連城縣璧洲村,傳承800多年的客家民俗熱鬧開場。村民們以傳統的龍燈巡游來祈豐年、賀新春。

隨著清脆的銅鑼聲響起,只見一條巨龍蜿蜒而來。龍身由花團錦簇的燈籠組成,每一個燈籠上都畫有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朵朵蓮花在燈光的照耀下身姿搖曳,十二生肖燈籠惟妙惟肖。

璧洲燈籠起源可追溯至南宋,不僅是一種傳統民俗,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觀賞。

尋味108種美食 游客爭相來品嘗

春節假期,不少人選擇踏上旅途,去探索遠方的美景,品嘗各地的美食。被譽為中國小吃文化名城的浙江嵊州,就因為美食吸引了不少游客,據說當地的美食共有108種。

嵊州老城·東前街位于浙江嵊州老城中心。走進這里,不僅可以感受到當地厚重的歷史文化,也能品嘗到熱氣騰騰的各種美食。前良麥鑊、炒年糕、小籠包等,這些特色小吃,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品嘗。

非遺小吃是嵊州的一張金名片,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店鋪。比如嵊州小籠包、嵊州糟貨、嵊州榨面、炒年糕等。在這處大糕攤位前,就一直圍滿了人。

春節期間,除了城區有名的小吃街之外,相關部門還在嵊州市黃澤鎮、崇仁鎮等地,設立了小吃美食專區,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能品嘗到地道嵊州小吃。

魚燈舞動中國年

在安徽黃山歙縣的瞻淇村,每到過年都會舞起魚燈。火紅的魚燈映照夜空,寄托著人們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期待。

在安徽黃山市歙縣的瞻淇村,舞魚燈是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F如今,瞻淇魚燈已經傳承了八百年?!?5后”的汪宇昉是瞻淇魚燈最年輕的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就地取材,汪宇昉利用當地出產的竹子制作出魚燈骨架。蒙上紙或者白坯布后,就在立體的魚身上進行繪畫。

如今,瞻淇魚燈不僅傳承著地方的文化,還是鄉村發展的寶貴資源。

夜幕下,翻滾的魚燈舞動著瞻淇村民們的團圓和喜悅,也照亮了未來的生活。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