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煥發新春活力 百年淮海戲再掀熱潮

中新網宿遷2月4日電 “鼓打三更半夜長,輕言慢語問夫郎。”“縱使京都風光好,怎奈難忘堂上親。”2月3日下午,淮海戲經典傳統劇目《皮秀英四告》在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文化館淮海戲苑上演,臺下座無虛席,唱到精彩處,掌聲、叫好聲響成一片。

“作為傳統地方劇種,淮海戲在春節期間能受到如此歡迎,我很欣慰。”見此情景,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淮海戲的省級傳承人魏佳寧感慨萬千,“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時候,《皮秀英四告》這出戲里的人情冷暖、善惡分明,特別應景。看到臺下觀眾的笑臉,我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更堅定了我們傳承淮海戲的決心。”

據了解,淮海戲、柳琴戲與泗洲戲,同源于清代中葉的“拉魂腔”,是蘇北地區主要的地方劇種。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淮海戲在江蘇傳唱了260余年,歷經滄桑,幾近湮滅于歷史的塵煙中。近年來,隨著其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劇種在江蘇悄然復蘇。

春節期間,沭陽縣舉行“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行動之“文化進萬家戲曲過大年”活動,江蘇省淮海劇團國家一級演員、上海“白玉蘭獎”得主吳玲,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許亞玲,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魏佳寧,國家一級演員張居國、孟善榮、徐建軍等眾多知名淮海戲表演藝術家和沭陽縣淮海劇團的優秀青年演員均參加演出。《皮秀英四告》《三拜堂》《恩娶義嫁》《抬花轎》等多部古裝淮海戲從正月初三至元宵節在沭陽縣文化館淮海戲苑及30個鄉鎮(街道)全面演出。

除了專業劇團的精彩演出,民間劇團也在為淮海戲的傳承貢獻力量。2月2日下午,沭陽開華劇團在該縣悅來鎮演出,65歲的團長顧開剛介紹,他自小就喜愛淮海戲,不光聽,還會跟著學習唱腔。退休后,他和幾個戲友成立了一個業余劇團,顧開剛負責編寫劇本,一路穩步發展。2021年,劇團在沭陽第十一屆花鄉歌會中憑借出色的表現一舉奪得第一名,此后聲名漸起,規模也不斷擴大,從最初的小團隊發展成為頗具規模的戲班子。“沒想到退休后竟將愛好發展成了‘職業’。”

“傳統戲曲要想獲得新發展,也要不斷創新。”顧開剛稱,劇團不光演繹經典劇目,也精心編排了多部反映現實生活的劇目。“我編寫的《彩禮風波》,展現了彩禮背后的社會現象和人們的觀念碰撞,讓觀眾在欣賞戲曲的同時,也引導其對這一社會話題進行思考。”

“我從小就聽長輩們哼唱淮海戲,對淮海戲有著特殊情結。春節期間,不僅能聽到《皮秀英四告》《三拜堂》等經典,也能聽到貼近現實生活的創新作品。”市民張先樹表示,演員們一招一式都透著功夫,唱腔一出來,那股子家鄉味就全有了,太親切了!

江蘇省淮海劇團團長張居國介紹,“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是江蘇省級層面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的重要舉措,江蘇省淮海劇團按照群眾點單意愿,從正月初三起,連續在沭陽演出《皮秀英四告》《三拜堂》等淮海戲經典劇目。“這些經典劇目承載了幾代淮海藝人的心血,展演這些大戲,一方面滿足了群眾的文化需求、讓年味更濃,另一方面也是對淮海戲的一次展示和傳承,讓更多人感悟到淮海戲這一優秀非遺的獨特魅力。”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