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反向都是家的方向!今年春節,“反向春運”到大城市團圓掀起怎樣的新風尚?
2025年的春運從14日已經開始了。據交通運輸等部門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90億人次。其中的探親客流,大多是從一線或超一線城市回老家。
不過,也有一種“反向過年”的風潮正在興起。有通信運營商數據分析指出,去年的春運,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群出行量同比前一年春運增長近30%,更多老人選擇前往子女工作地團聚,他們來自四川、河北、湖北、湖南等,目的地則多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
從“忙或不忙回家過年”,到“我來到你的城市”。老家父母奔赴子女工作地過年,正在這場人類年度最大規模“遷徙”中形成新風潮。帶爸媽在自己工作的城市轉轉,吃吃流行的餐廳,不管正向反向,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團圓。
“反向春運”還有助于緩解春運返鄉的交通壓力,有助于均衡配置運力。今年春節,“反向春運”到大城市團圓掀起怎樣的新風尚?除了反向探親游,還有哪些“反向出行”值得一試?
鄒存英是浙江長興的一名社區干部,今年是她來長興工作的第二十年。鄒存英說,從前都是一家三口回遼寧老家過年,今年老兩口決定坐著高鐵來長興過年。
鄒存英:回去的票是非常難買的。尤其是去年我們自駕回去。回去又耗時間,然后路上又堵車。所以今年我們決定,就是讓父母反向來到長興過年。
楊阿姨正在安徽馬鞍山東站候車,女兒女婿都在上海工作,今年老兩口選擇坐動車到上海的女兒家,和他們一起過新年。
楊阿姨:過年都要值班,休息時間比較短,讓他們來回跑不怎么方便,比較辛苦。我們退休了,也沒什么事,我們可以早一點出發,還能看看孫女,帶她到景點玩玩,對我們來說等于是旅游了。我還帶了家里的一些土特產,給女兒女婿解解饞,我覺得只要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就是過得團圓年。
除了反向過年,一家人一起出游也是很多人的選擇。浙江安吉市民張葉最近正忙著做旅行攻略。今年過年,他們一家計劃了一場為期10天的自駕旅行,大年初一就從安吉出發。
張葉:我們從去年開始就采用這樣的過年方式了,去年是一路向南感受不一樣的年味,感覺特別好。今年我們選擇的路線是從安吉出發,先到長沙再到武漢,選擇這兩個地方是因為那邊有很多好吃的。
在山西呂梁工作的閆中宏則是和幾個大學好友約定,這個春節假期一起去長沙看看。
閆中宏:大學畢業已經三年了,好久沒有和大學同學大家聚在一起了。去橘子洲、岳麓山,還準備去一下鳳凰古城。
此前,國鐵集團客運部負責人表示,今年春運整體客流穩中有增,反向客流量將進一步上升。記者在火車站也感受到,更多老人選擇前往子女工作地團聚。
江蘇無錫火車站北廣場出站口,在翹首期盼的接站人群中,有不少都是留在無錫過年的市民。
“反向春運”,票好買了,而且今年不少春節期間的列車車票還有優惠。鐵路部門工作人員解釋,春運期間部分大城市單向客流多,去程人滿為患,但返程運力易閑置,因而會有優惠。
為了迎接越來越多“反向春運”的人們,在江西高鐵新余北站,設置了近百個文旅美食攤位,本地特色美食、文創產品成為不少反向過年的游客下車后探索一座新城的“先導地圖”。
新余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宣推科負責人 黃瑛:針對反向過年游客,我們特意制作了一張全市春節的旅游電子地圖,將景區特色、適合游玩時間以及交通路線等信息全部囊括其中。同時,還舉辦了新余市首屆非遺廟會,特意融入了花燈節等北方的文旅活動,給外地人來過年帶來一些北方的年味。
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大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鐘櫟娜看來,“反向春運”是一種新的社會現象,有助于城鄉文化更好地融合。她認為,“反向春運”的新業態,對于一個城市和當地的旅游業來說是雙向紅利。
鐘櫟娜:這個時候其實就要考慮一些其他服務方面的升級了,比如說你是不是要做反向春運的友好型城市,你怎么樣做交通的配套;還有城市環境的新變化,比如說做一些城市的新年味道;對銀發旅游者他們返鄉的舒適度和便利性的要求,我覺得都是需要去注意的。以后我們的春節可能是城鄉都有的,鄉土地區有傳統的鄉土量級的年俗,城市里面會形成一個過年的城市新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