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批養老專業大學畢業生成為“香餑餑”——“朝朝”與“暮暮”,故事剛開始

近日,教育部發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申報材料公示》。其中,“老年醫學與健康”專業位列專業申報數量的第五位,申報者之一、浙江樹人學院的負責人感慨,“沒想到,養老專業這么火”。

2024年,來自山東和上海兩所高校的中國首批養老專業本科生畢業了,受到用人單位的熱烈歡迎——

面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養老服務管理專業33名畢業生,30余家養老機構拿出了120余個崗位;而山東女子學院養老服務管理專業64名畢業生,則接到了400多個就業邀請。

根據《2023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截至2023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未來,老齡化速度還將加快,由此也產生了相應的就業機會,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就業新方向。

除了今年這批養老專業本科畢業生,這幾年,全國各地還有很多中職、高職,或是其他專業的00后,陸續進入養老機構就職。當越來越多年輕的“朝朝”與年老的“暮暮”相遇,會發生什么故事?

崗多人少 養老人才緊缺

出生于2000年的山東姑娘宋雨桐,選大學時就近選了山東女子學院。陰差陽錯下,她被調劑到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成了全國首批養老專業本科畢業生之一。

今年5月,校招雙選會現場,她順利通過面試,進入濟南一家公辦養老院,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2001年出生的臺州小伙張星辰,當年義無反顧選擇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我想學習如何照顧中風的奶奶,就像小時候她照顧我?!?/p>

至今,他依舊能準確背出自己的高考志愿代號“120414T”。“4年,就沒閑著,干過一線護理員、當過老年活動策劃師……”距畢業還有小半年,他便被浙江一家連鎖康養企業“預定”,早早簽了三方就業協議。

據統計,山東女子學院養老服務管理專業,除了幾名畢業生選擇考公或跨專業考研,其余全部進入養老機構就職。而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該專業的畢業生更是一個不落,實現100%就業。養老專業的學子,成了就業市場的“香餑餑”。

面對傳統意義上的“9073”養老服務格局——即90%老年人居家養老,7%老人在社區嵌入型養老機構養老,3%的老人進入養老機構養老,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楊燕綏提醒:“在家庭少子化、空巢化趨勢下,過度依賴家庭成員的‘透支式’非正式照護,或許難以為繼。”

據楊燕綏預測,2033年我國失能失智照護剛需將進入高峰期,照護的主體將逐漸由家庭非正式服務轉向機構正式服務,社會化正式照料的需求將劇烈上漲。

根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今年4月發布的《養老服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截至2023年,全國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總數已達40萬個、床位820.6萬張,養老服務隊伍也在不斷擴容。但從業人員主要由社會招聘而來,年齡多在41歲至55歲,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專業技能人員的緊缺,讓很多養老機構負責人憂心忡忡。杭州安諾新程國際康養中心,今年年初落地杭州上城區,366個養老床位一經推出就被預定一空,但與之對應的是,“人一直招不滿”,該中心的醫生、護士、餐飲主管、護理員、銷售專員等崗位,一直被“掛”在各大招聘網站。

“崗多人少的狀態,可能持續一段時間?!睒I內人士算了一筆賬——截至2023年,全國高校、高職、中職共開設養老相關專業布點4000余個,按每個布點100個學生算,一年共約40萬學生畢業。而根據規定,養老服務提供者與輕度失能及能力完好老年人的配比不能低于1∶10。即便是服務浙江1339.4萬老年人口,“這些畢業生都忙不過來”。

搶聘背后 年輕人也有彷徨

搶聘入職后,養老行業的年輕人工作情況如何?

周禾炅,大三,就讀于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今年7月,她進入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實習,主要負責策劃、組織老年活動進行非藥物干預,減緩中心50余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病情,有時也幫護士長處理一些行政事務。10月,她依然常常需要加班,在中心度過了自己的20歲生日,“太忙了,但最后還是買了個漂亮蛋糕犒勞自己。”

王榮,山東某高職養老專業大三在讀,剛開始實習的時候,除了策劃老年活動,每天雷打不動的一項工作是掰藥、分藥——對著近百位老人的資料、近千份名字晦澀的藥物,一份份比對著掰好,放進標注著老人姓名、服藥時間的藥盒里?!把鄱蓟?,生拍搞錯?!彼f,“這么多人,每人早中晚三次的藥,恨不得把自己也掰成幾瓣來干活?!?/p>

“家里人老開玩笑,不想干了就回家,繼承家業?!睙o論是諸暨“廠二代”周禾炅,還是寧波“企二代”王榮,作為家中獨生子女,爸媽總是比較掛念,希望能留他們在身邊,既能幫到家里,工作也會更輕松一些。但是“在這收獲很多”,留下堅持,成了他倆共同的選擇。

“北漂”孟琪琪的煩惱,與上述兩位年輕人不同。入職北京某養老機構一年多,聊起收入,她搖搖頭,“在我老家吉林算高的了,但北京開銷大,幾乎攢不下什么錢”,更讓她郁悶的,是社會對養老專業的偏見,“要么覺得我們是端屎端尿伺候人的,要么覺得我們是推銷保健品的……”

忙、累還有偏見之下,不少養老專業學生想過轉行,提得最多的原因是“家人反對”或“堅持不下去了”。一名從業者告訴記者,在一家養老機構工作5年后,她是同班唯一一個沒有轉行的人。

如今,一面是蒸蒸日上的養老行業和養老專業,另一面卻是高離職率和高轉行率。

“養老雖是朝陽行業,但還在起步摸索階段。”浙江大學教授、老齡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劉曉婷坦言,面對奔涌而來的社會需求,這一行業很多東西正從零做起,無論是工作安排、薪資福利還是晉升空間,還沒有辦法與成熟行業比。

行業在“摸著石頭過河”,學校也在探索形成有序、完整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浙旅職院智慧養老專業負責人梁賚介紹,我國目前已形成從中職、高職到本科及以上養老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職主要培養服務人員;高職在此基礎上,增加管理內容;本科,則是培養研究型及管理型的高層次人才。

浙旅職院作為全國最早開設養老專業的高職學校之一,9年來在專業建設、技能比賽等方面都積累了經驗。“但在專業化教師團隊、產教深度融合上,仍需要進一步進行‘適老化改造’。”梁賚直言。

展望未來 留人不僅靠情懷

如今的養老行業,既溫暖又殘酷,有前景,卻好像不是現在。到底是什么,支撐著這些年輕人?

掰藥分藥到凌晨的王榮,在畢業實習記錄冊的首頁,寫下了勉勵自己的話:“努力再努力,熟能生巧?!?/p>

孟琪琪點開手機相冊,指著一位笑得一臉褶子的老人,“她常常會悄悄塞我一把果干、兩瓶牛奶?!彼淖旖遣唤浺獾厣蠐P,“小時候,奶奶也這么給我塞吃的。”

翻看最新的工作計劃,幾乎每周,周禾炅都要獨立策劃一場較大型的活動?!斑@工作吧,畢竟專業對口,前景也好。”她想了想,又給下周計劃作了些微調,“也充滿挑戰,能激起一些勝負欲?!?/p>

就職于深圳一家養老機構的麥吉,是比較獨特的年輕從業者——受益于專業能力與努力,從加拿大一所大學文娛治療專業畢業回國的她,兩年便升到了企業中層。這個秋天,她更是通過改良芳香療法,成功讓一位因阿爾茨海默病喪失嗅覺的奶奶,重新聞到了桂花香。

“養老行業的未來,一定是一片藍海。”面對我國已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的現實,養老問題愈發受到人們關注。

在老人平均年齡高達88歲的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進養老機構的,近六成是失能老人,且這一比例還將增加?!敝魅螌O曉冬直言,“做好這份工作,不僅要用心,有耐心、愛心,還要有專業的加持?!钡枨髠龋袠I偏好擁有醫療專業背景的從業者。而供給側,考證并沒有“與時俱進”,相關資格證書,目前只能由醫療大類專業學生報考。

一邊是龐大的社會需求,一邊是人才供應不足。

業內人士坦言:“目前,全國開設養老相關本科專業的院校已超30所。7月,教育部也同意設置民政職業大學,這個民政領域的第一所本科高校,首批設置的職業本科專業就包括智慧健康養老管理專業。隨著各大學校布點增加、專業細化后,這樣的‘結構性錯位’,應會隨著時間有所改善?!?/p>

“行業內部的錯位,是當下養老產業面臨的難題之一?!币晃辉陴B老機構工作近7年的資深從業者透露,如今養老行業從業者年齡結構與梯度有點問題——只有20歲出頭的年輕人或中老年護理員,“幾乎沒有一位深耕一家養老機構的中層,行業流動率大。”

行業留不住人,有很多原因。但對于老年人,服務人員的穩定,卻是他們安全感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養老行業的發展,“不要光用情懷來留住年輕人”已成行業共識。近日,新出爐的《杭州市養老護理員特殊崗位津貼補助實施辦法》沖上養老行業的“熱搜榜”,從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最高每月1200元的崗位津貼,到按照學歷從事養老服務工作最高5萬元的補助,“真金白銀的獎勵,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留人難問題”。

“大家正在轉變,比如參考日本養老行業的‘研修生制度’,加強與高校的聯合培養,讓學生從一線護理員開始,深度了解行業情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才留存率?!眲枣媒淌谡f,“現在,養老行業也在探索留住人才的辦法,如加強專業人才的福利待遇和職業發展規劃等?!?/p>

學界、業界都動了起來。今年9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舉辦首屆銀發經濟創新創業人才訓練營,全國12位養老領域的專家學者和55位企業家匯聚一堂。4天的課程里,“適老”“機會”“人才”“產品”等關鍵詞充斥課堂,“未來20年,養老領域到處都是機會啊!”浙江大學教授、老齡化與養老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邢以群說,“一切正是時候?!?/p>

是的,隨著越來越多的養老專業畢業生走進職場,當00后的青春與“養老”“適老”開始鏈接,屬于新生代“朝朝”與夕陽紅“暮暮”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應被訪者要求,文中宋雨桐、張星辰、王榮、孟琪琪、麥吉為化名)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