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一位膀胱癌患者接受了首例機器人輔助下腹腔鏡根治性膀胱切除及淋巴結清掃手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順利出院。這一病例不僅標志著西藏地區在援藏醫療隊的帶領下,微創外科技術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也彰顯了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整體醫療團隊在復雜病例處理上的卓越能力。
根治性膀胱切除術(RC)是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金標準,但由于其手術創傷大、步驟多,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高達30-50%,一直是泌尿外科最復雜疑難的手術之一。隨著機器人手術技術的進步,機器人根治性膀胱切除(RARC)相比腹腔鏡及開放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具有患者恢復更快、并發癥更少等明顯優勢。為了給西藏人民造福利,將更好的技術帶到西藏,北京協和醫院援藏專家連鵬鵠主任帶領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完成了自治區首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根治性膀胱切除+淋巴結清掃術,使泌尿外科惡性腫瘤的手術治療向前邁出重大一步。
患者53歲男性,因無痛肉眼血尿就診,影像學提示膀胱壁彌漫不均勻增厚,以膀胱左側壁及后壁增厚為著,局部軟組織腫塊形成,累及膀胱外膜面;雙側輸尿管膀胱壁內段局部與病灶分界不清,侵犯可能大(cT3b)。患者于2024年11月11日在全麻下行“經尿道膀胱鏡檢+膀胱腫瘤活檢”,術后病理:高-中分化伴鱗癌。膀胱鱗狀細胞癌是臨床較為罕見的膀胱原發惡性腫瘤病理類型,且影像學提示膀胱腫瘤體積大,粘連重。背靠北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大后方,雙方專家進行了遠程病例討論,最后得出意見:因膀胱鱗癌術前新輔助化療證據有限,且進展較快,應限期積極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及淋巴結清掃術,但患者膀胱腫瘤局部晚期,手術難度大,應對手術的復雜性和風險性作出充分準備。
在膀胱根治的手術方式選擇上,自治區人民醫院既往已開展開放及腔鏡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機器人手術在膀胱根治等盆腔手術有著明顯優勢,且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配備了目前最先進的4代達芬奇機器人(Xi),泌尿外科已完成近百臺機器人手術,手術室麻醉科有優秀的機器人手術團隊,配合熟練。因此,援藏專家連鵬鵠與自治區人民醫院王峰主任等專家仔細探討后,決定予患者行機器人根治性膀胱切除術(RARC)。因患者膀胱腫瘤負荷大,且既往曾行膀胱切開取石術,即使有機器人這一有利條件,手術困難依然很大。術前連主任組織了包括腫瘤內科、放射科、血管外科、手麻科等多科室進行院內MDT討論,進行術前術后風險評估及落實保障工作。并與與手術室機器人組長永拉姆充分溝通,安排落實手術團隊對手術步驟及每一個細節和器械的安排,確保萬無一失。
在充分完善術前準備后,11月29日進行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根治性膀胱切除+淋巴結清掃術,援藏專家連鵬鵠帶領手術團隊克服了患者膀胱腫瘤負荷大、空間小、盆壁粘連重等技術難點,以及高原地區長時間高強度手術帶來的挑戰,順利完成手術,術中出血僅100ml。患者術后恢復良好,鱗癌腫瘤指標SCC從術前14.0ng/ml下降至正常1.2ng/ml(正常值參考范圍0-1.5ng/ml),順利出院,術后大病理:膀胱高-中分化鱗癌,腫瘤侵透肌層達周圍纖維脂肪,可見神經侵犯,淋巴結可見轉移癌1/23。
機器人手術是外科微創技術劃時代革新和重要發展方向,實現了許多外科治療方法的突破。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于2022年4月開展第一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在援藏專家和本地機器人手術團隊的努力下至今已完成166臺機器人手術,其中泌尿外科完成近100臺,而這第一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更是標志性的技術突破。
“組團式醫療援藏已經來到第10個年頭,隨著西藏地區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我們醫療援藏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是能看好病,還要爭取讓西藏老百姓能從最先進的醫療技術中獲益,這需要一批批醫療援藏隊員堅持不懈的努力。”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院長吳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