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9個國際志愿者日,今年的主題為“貢獻志愿力量 創造美好生活”。
各地開展志愿服務 弘揚志愿精神
連日來,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在四川成都,青年志愿者舉辦志愿市集,開展科普宣傳、非遺體驗等志愿服務,吸引不少市民打卡體驗。在上海市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垃圾分類志愿者們舉辦了“低碳生活時尚節”,通過以物換物、愛心捐贈、環保宣傳等活動,提升大家的環保意識。
在西藏日喀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天使之旅”公益項目組織多支醫療志愿者團隊,走進當地多所鄉鎮中小學,為學生們開展免費先心病篩查。
醫療志愿者團隊領隊 張效宇:在日喀則篩查了2432個孩子,有11個先心病孩子將同我們一同返回黑龍江,接受免費手術治療。
在江蘇,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志愿者們走進社區,向老人們普及中醫康養知識,并**為失能、半失能老人開展推拿**、艾灸等中醫理療服務。
據統計,截至2024年10月,全國共有2.37億注冊志愿者,135萬支志愿服務隊。他們常年活躍在城鄉社區,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我奉獻、我快樂”成為社會文明新風尚。
老年志愿者 發揮余熱展現擔當
在2.37億注冊志愿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老年志愿者,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在退休之后從事志愿服務。陜西漢中的一個社區搭建起了慈善老年大學平臺,在這所老年大學里,沒有專職老師,老人們互教互學,有特長的老人可以開班授課,在老有所為的同時還能老有所樂。
這是陜西漢中城東社區慈善老年大學開設的聲樂課,老人們正在為元旦的演出做準備,負責排練的是樂器班的老師劉繼明,社區成立老年大學后,他就義務為其他老人上起了聲樂課。
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東社區慈善老年大學樂器班老師 劉繼明:團隊有50多人,平均年齡在65歲左右,每周一三五利用早上2.5個小時進行排練。
下了聲樂課,劉繼明又變成了老年大學的學生,在這堂課上,社區醫生正給老人們講授養生知識。在這個社區慈善老年大學,很多老人都像劉繼明一樣,在老師和學生的身份之間切換。有特長的老人都可以開班授課,目前已開設書法、繪畫、音樂、舞蹈、健身、攝影、醫療、法律等多門課程,都是老人們互教互學。
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民政局局長 李大群:下一步我們將依托慈善老年大學平臺,鼓勵更多老人加入,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為他們精心設置課程,組織各類文化、慈善、志愿服務等實踐性活動,讓慈善老年大學遍地開花。
法律志愿者 夕陽守護夕陽
近年來,涉及財產、贍養、婚姻、詐騙和非法集資等方面侵犯老年人權益的案件時有發生,當事老年人因缺乏法律知識、行動不便等原因,維權相對比較困難。在江蘇徐州,當地老齡協會搭建平臺,組織有法律專業知識的老年志愿者,為涉老案件提供訴前調解、訴訟服務等。
70多歲的裴維華老人不久前跟別人發生經濟糾紛,老年維權法律服務志愿者李吉偉聯系了糾紛雙方,積極組織調解。經過多次溝通,雙方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困擾裴維華很長時間的煩心事終于得到解決。
李吉偉退休前是一名法律工作者,2021年當地老齡協會成立司法適老服務中心,他報名成為一名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法律特長,3年來,李吉偉已經為近千名老年人進行了糾紛調解。
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老齡協會老年維權法律服務站志愿者 李吉偉:調解為主,讓老人不要再走起訴那一步,使老年人一是節省時間,二是節省訴訟費。
為了幫助老人們維護合法權益,當地老齡協會還聯合法院等部門搭建了涉老服務中心平臺,并在街道辦事處設立老年維權社區服務站,方便老人們維權,盡量將矛盾不深、糾紛不大的涉老問題化解在訴訟前。
據統計,近年來,在老年維權法律服務志愿者的幫助下,當地法院有近四成的涉老民事案件得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