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空之光①:風起巴里坤

開欄語:

兩千多年前,中國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融通歐亞的絲綢之路。如今,經古絲路要沖,一條“電力天路”正改變著西部能源格局。

作為“十四五”期間重點建設的“三交九直”特高壓通道之一,“疆電入渝”工程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能源工作,指出以更大力度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第1眼TV-華龍網推出《鑿空之光》系列微紀錄,既揚電流之光,更溯文明之光。“鑿空”一詞,源自古絲綢之路的開拓精神。在“疆電入渝”工程中,同樣需要新時代“鑿空者”。

主創團隊歷時半年,兵分四路,跨天山、穿河西走廊、翻秦嶺……深入新疆、甘肅、陜西、重慶等地,記錄重大工程彰顯的中國力量,感受時代與社會的澎湃脈動。

11月8日12時,“疆電入渝”特高壓工程新疆段實現全線貫通。

“疆電入渝”工程,全稱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當這條新時代的“電力絲路”建成后,巴里坤的大風將驅動重慶的工廠,戈壁上熊熊的烈日可點亮山城的村莊!

貫通背后,有哪些故事值得記錄?

在工程起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當地牧民中流傳著這樣一句古語:“巴里坤草原大,駿馬要換九副鐵掌才能跑到邊;薩爾喬克高,雄鷹要歇九次翅膀才能盤到頂峰……”

排排鐵塔串點成線,要縱貫遼闊草原,攀越天山山脈,將綠電引回重慶,建設艱辛可見一斑。

該工程新疆段共新建鐵塔679基,其中有611基鐵塔都位于三塘湖-淖毛湖風區。

這里是全國有效風速小時數最多的區域之一,全年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刮著8級及以上大風。風中,蘊藏著巨大的能源,也帶來了施工的困擾。為了讓幾十噸重的鐵塔站穩腳跟,項目團隊想盡辦法……

《鑿空之光》第一集將時間的指針撥回今夏,帶你馳騁巴里坤草原,跋涉天山無人區,這里有工程建設現場的壯麗瞬間,更有電力“鑿空者”的動人故事……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