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三分鐘丨深中通道添上新一筆!深圳?南沙只需20分鐘

今年6月30日,作為國家重大工程、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樞紐工程的深中通道正式開通運營。至此,深圳至中山兩座城市的路程縮短到了30分鐘內。

而就在4個月后,這個“超級工程”再添關鍵接口,連接深中通道和南中高速的南沙聯絡線——“深中通道南沙線”正式通車了。從此以后,由廣州南沙到深圳前海只需20分鐘、到中山城區只需25分鐘,廣州與深圳兩大一線城市首度在陸路實現直連,而三地也正式攜手進入“半小時生活交通圈”。

深中通道這一“超級工程”上再添關鍵一筆,意義不容小覷:對于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C位”的南沙來說,通達、便捷的交通網將助力其更好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大規模集聚,將“灣區之心”打造成“發展高地”。對于廣州、深圳而言,這一關鍵接口,讓這兩座國內兩大一線城市20分鐘“快速攜手”,強強聯合。而將視線拉到整個大灣區,這無疑也將加速大灣區不斷向縱深融合。

作為跨越伶仃洋的“交通脊梁”,深中通道通車以來,大大縮短了大灣區城市間的時空距離。縱觀伶仃洋上,橋路相通、橋隧相連,車水馬龍已是常態,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這一座座跨江跨海通道橫亙于粵港澳大灣區的不同角落,“穿針引線”般將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群串珠成鏈。

一項項落子珠江口的超級工程,讓人流、資金流、物流相互交織,更讓“北上南下”“雙向奔赴”成為日常。

用交通“同城化”推動東西兩岸“一體化”,從個別城市“跑得快”到帶動區域城市“一起跑”,圍繞超級工程在大灣區日益織密的立體交通網絡里,我們看到的是廣東在探索破解珠江口兩岸“東強西弱”現狀、探索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新思路。從珠江口起筆,描繪的正是區域協同發展不可限量的未來。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