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訪港旅客人次再創新高。其中約有548萬人次經各個陸路邊境口岸進出香港。
“粵車南下”有望開至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鄧炳強8日表示,自去年本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以來,整體陸路口岸的旅客量已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截至今年9月,平均每日經陸路口岸出入境人次約有65.8萬,已經超越疫情前2018年同期水平,與去年同期的42.5萬人次相比增加約五成半。
為提升口岸通關能力和便利化水平,香港特區政府入境處推出了多項通關便利措施。鄧炳強介紹,除了積極采用“一地兩檢”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安排,入境處還在各陸路口岸持續優化“e-道”服務和簡化出入境手續。據悉,國慶假期期間,入境處已將高鐵西九龍入境口岸的“e-道”數目,由22條大幅增加至41條,香港各口岸共設立“e-道”756條。
此外,保安局還將于今年第四季度在重置的中英街檢查站試行應用人臉識別科技,便利持有證件的中英街人士往來。
鄧炳強還透露,正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討在蓮塘/香園圍口岸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并討論延長開放時間。同時,他還表示,已經與內地探討推行“粵車南下”,未來先行計劃讓內地車輛開至香港機場停泊,其他安排細節需逐步討論推進。
新皇崗口岸將于明年完工
鄧炳強表示,特區政府正與深圳市政府共同全力推進皇崗口岸和沙頭角口岸重建項目。
皇崗口岸方面,重建后的新皇崗口岸將會采用“一地兩檢”的安排,并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目前皇崗口岸重建項目正在進行地下室主體結構施工,目標是爭取于2025年底基本完成皇崗口岸聯檢大樓的建設。
沙頭角口岸方面,現正進行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預計會于2025年內完成。沙頭角口岸將以“跨河建”的安排重建,重建后將會成為一個純旅檢口岸,以配合落實跨境貨運“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布局,并且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