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雜志采訪時透露,如果北約繼續拒絕接納烏克蘭,烏克蘭將啟動“B計劃”,即在本國建立一個類似北約的組織。具體而言,烏克蘭打算擴大軍隊規模至與俄羅斯相當,并尋求西方國家的資金和武器支持。這一提議在全球引發了廣泛討論。
俄烏沖突已持續近三年,美國和歐洲對烏克蘭的援助熱情逐漸減退。澤連斯基提出的這個“另類北約”計劃究竟是絕境中的勇敢嘗試,還是政治博弈中的宣傳手段?從可行性、現實制約因素和政治意圖三個方面來看,這個想法存在諸多挑戰。
軍事力量對標俄羅斯方面,烏克蘭計劃將現有軍隊規模翻一番,達到約150萬兵力,并希望美國提供遠程導彈和“愛國者”防空系統等關鍵武器,而歐洲則需提供資金支持。通過增加自身軍事力量,烏克蘭希望建立一種類似于北約集體防御的機制,而不是依賴外部駐軍。澤連斯基明確表示,烏克蘭不需要其他國家的軍隊,但強調西方必須通過軍事援助來彌補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的遺憾。
然而,烏克蘭面臨許多現實問題。戰爭導致烏克蘭經濟基礎受到重創,GDP減少了35%,基礎設施損壞嚴重,損失超過3000億美元。2024年的財政赤字占GDP的20%。即使歐洲承諾提供資金支持,這些錢也遠遠不夠滿足擴軍需求。美國國防部長已經明確表示,美國不會為烏克蘭那些不切實際的目標承擔主要責任。
武器供應也出現了瓶頸。盡管美國一直在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但遠程導彈和防空系統的交付受到美國國內政治因素的影響。特朗普政府最近還放出風聲,可能會減少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轉而推動和平談判。此外,歐洲的軍工生產能力有限,2024年歐盟只兌現了對烏克蘭彈藥供應承諾的48%。
?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