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上映的《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是春節檔備受期待的影片之一。該片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的基礎上,實現了故事情節上的續寫和主題上的遞進,進一步夯實了《封神三部曲》作為電影大IP的地位。影片中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使其在第一個“非遺春節”上映時具有特殊意義。同時,影片的高度類型化及其所運用的最新科技,也使其成為中國電影工業化探索中的標志性作品。
導演烏爾善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封神三部曲》依據《封神演義》和《武王伐紂平話》的基本結構進行創作。原著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其獨特的主題。盡管電影無法完全復現文學作品的內容,但通過職業判斷和取舍,保留了核心角色和主題探討。
《封神第二部》講述了姬發回到西岐后被商王討伐的故事。烏爾善表示,在改編過程中,他保留了原著的核心角色,如聞太師,這個角色雖然站在反派陣營,但代表絕對忠誠,與電影的主題高度相關,具有濃厚的悲劇色彩。
關于家國情懷,烏爾善認為姬發在《封神第二部》中的成長在于他要用智慧、勇氣和情感團結許多人來保護他的信仰和家園。這種責任不僅代表著對故土和人民的情感,還代表著堅守善良和正義的信念。姬發從一個單純的責任感出發,逐漸理解到家的意義不僅僅是責任,還有情感的羈絆。
?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