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在2025年系統工作會議上指出,將加快改革開放,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會議提出進一步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安排、拓展資本市場跨境互聯互通等多項舉措。證監會要求以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為牽引,進一步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協同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建立長周期考核機制,提高權益投資比例,深化公募基金改革。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副教授劉曉明表示,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主要表現在上市公司質量有待提高,退市機制不夠完善,部分企業多年不分紅,曾經一些違法亂紀、侵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得不到有效懲罰,未能將“僵尸空殼”和“害群之馬”清除出市場,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使長期資本缺乏信心。此外,股市發展尚未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反饋。建立慢牛市場,使上市公司的發展成果惠及廣大投資者,尤其是長期資金投資者,是吸引長期資本入駐的關鍵。
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市場聯席主管合伙人湯哲輝認為,堵點主要存在于市場環境、考核制度、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A股市場波動較大,使得中長期資金面臨較大的投資風險和短期波動壓力,降低了其入市的積極性和穩定性。目前約70%中長期資金都有年度的考核目標和業績排名壓力,部分長期資金的投資管理人在短期考核壓力下,難以承受市場的大幅波動,進而減少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此外,長期資本投資收益的稅收政策和優惠政策尚未完善,長短期資本的稅收政策無明顯區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長期資金的投資收益和入市積極性。
東北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劉哲銘表示,資本市場中的財務造假、內幕交易和股價操縱等違規違法行為頻發,對市場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造成嚴重損害。這些問題不僅影響投資者對公司基本面的正確判斷,還直接削弱了資本市場的整體信任度。長期資金投資周期較長,對市場的信任要求更高,違規違法行為頻發會加劇投資者對市場透明度和監管有效性的擔憂,動搖中長期資金的信心,增加其退出市場或規避風險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