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歲末年初都是各家車企的促銷旺季,各大車企都會集中在年底沖銷量,在這樣的情況下打折促銷就成為了常態,就在最近有媒體曝出多家品牌集體降價,甚至有大降超4成的情況,讓人不禁想問這血拼抄底的車市到底該卷向何方?
一、年底價格戰加速開卷?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一輪新的價格波動來襲,打破了秋季降價潮的平穩過渡,自主品牌價格直降、0息方案、權益加碼;合資品牌限時“一口價”、購車禮包附加……年末沖量,車市價格血拼迎來“抄底”時刻。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包含上述車企在內,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小鵬汽車、上汽大眾、一汽豐田等20家車企已官宣降價,以“限時價”“一口價”開啟年終降價。
特斯拉尾款立減活動也在進行中,針對Model Y后輪驅動版及長續航全輪驅動版車型尾款立減1萬元,售價23.99萬元起,消費者還可提供“5年0息”金融方案,進一步降低購車門檻。年末這一優惠政策,也讓特斯拉Model Y的價格下探到了全球有史以來最低。
跟隨特斯拉的腳步,年末車市“0息風暴”來襲,理想汽車推出“3年0利率”,理想L6最低首付僅需要6.98萬元,比Model Y還低;蔚來汽車在“2年0利率”的政策上,加碼贈送“5年NOP+高階智駕”的政策,折合計算,這一權益價值約為2萬元。同時,騰勢、嵐圖、極氪等多個品牌與車型都針對旗下部分車型推出了“0息”或低息購車政策。
據紅星新聞的報道,“比亞迪汽車”官方微博發文稱,即日起至2025年1月26日,對秦PLUS EV榮耀版限時優惠1萬元,對第二代宋Pro DM-i也進行限時優惠活動,優惠后兩款車型起售價均為9.98萬元。同時,前述兩款車型置換補貼最高分別為2.5萬元和2.4萬元。
此外,比亞迪還宣布至2025年1月26日,購買漢唐家族車型,限時贈送至高5000元的全車保險,并且可享受最高2.8萬元的置換補貼,包括最高2萬元國家補貼和最高8000元比亞迪補貼,以及“0首付、0利息、0月供”福利。
據乘聯分會數據,2024年前11個月降價規模為195款,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150款的規模,也大幅超越了2022年95款的規模。從不同種類汽車來看,前11個月插電混動車型新車平均降價1.5萬元,降價幅度達8.5%;純電動車型新車平均降價2萬元,降價幅度達到10%;增程混合動力車型新車平均降價1.58萬元,降價幅度達6.1%……
二、血拼抄底的汽車市場到底該卷向何方?
在當前的汽車市場中,價格戰已成為一個備受矚目的現象,尤其是在年底,這一趨勢愈發顯著,我們到底該怎么看待這件事呢?
首先,年底降價是汽車市場多年的普遍做法。在汽車市場中,年底降價促銷一直以來都是一種常態。這一策略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從消費者心理角度來看,年底是許多消費者有購車意愿的時期。一方面,辛苦了一年,一些消費者希望用購車來犒勞自己或者家庭;另一方面,新年將至,擁有一輛新車也被視為新的開始。對于汽車品牌而言,年底是清理庫存、沖擊年度銷售目標的關鍵節點。在這一時期,經銷商為了完成廠商給定的銷售任務,往往會采用降價促銷的方式。這種方式能夠吸引許多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從而增加銷量,回籠資金。??
同時,從市場競爭的宏觀角度來看,汽車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眾多品牌在市場上爭奪份額,而價格是一個非常直觀且有效的競爭手段。通過降價,汽車品牌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消費者的關注,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而且,汽車作為一種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會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產生較大影響。因此,降價促銷成為了不少汽車品牌普遍采用的經營策略。
其次,這次的年底降價卻是價格戰下的再度內卷。不過,當前的汽車市場卻并非那么簡單。2024年全國乘用車市場的價格戰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激烈態勢。據乘聯會的統計,從2024年1月至11月,市場上降價銷售的車型數量已達到195款,這一數字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這種激烈價格戰的趨勢,已經席卷了整個汽車市場,成為常態化的競爭手段。這種大規模的降價潮已不再是偶爾為之的營銷手段,而是成為了整個市場的普遍現象。多種因素共同推動了這一激烈價格戰的爆發。一方面,市場競爭的白熱化是關鍵因素之一。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新品牌特別是國產新能源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車型種類日益豐富,消費者的選擇范圍大幅拓寬。在這樣的環境下,各車企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不得不祭出降價這一 “殺手锏”,以提升自身產品的性價比優勢,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對傳統燃油車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新能源汽車憑借其環保、節能、科技感強等優勢,逐漸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市場份額穩步增長。為了應對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壓力,傳統燃油車品牌紛紛采取降價促銷策略,試圖通過價格優勢來穩住陣腳,維持原有的市場份額。同時,近年來汽車行業產能的持續擴張,與市場需求增長的相對緩慢形成了鮮明對比,導致市場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車企為了消化過剩產能,減少庫存積壓帶來的成本壓力,不得不通過降價等方式來刺激消費,推動產品銷售。
第三,過度依賴價格戰對車企無異于飲鴆止渴。過度的價格戰其實在快速傷害各家車企自身的生態。從利潤方面來看,持續的降價必然會導致汽車的單車利潤下降。汽車企業的研發、生產、營銷等環節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果利潤空間被過度壓縮,企業將難以進行后續的發展。例如,一些企業可能會因為利潤不足而削減研發投入,這將影響到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進而影響到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從品牌形象角度來看,過度的價格戰可能會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廉價的印象。如果一個品牌總是以低價來吸引消費者,消費者可能會認為這個品牌的產品質量不高或者缺乏高端的技術。這對于一些定位中高端的汽車品牌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車企開始選擇避免直接價格競爭,我們之前就曾經撰文《車市價格戰降溫,權益補貼代替降價成潮流了嗎?》一文中闡述,當前不少車企逐漸選擇了新的促銷方式,比如說采用提供金融優惠、贈送車輛功能權益等手段來吸引消費者,也就是所謂的以權益代價格戰。金融優惠可以減輕消費者的購車壓力,例如提供低息貸款、零首付購車等方案。贈送車輛功能權益則可以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如贈送高級的安全配置、延長質保期等。這種方式既能夠吸引消費者,又不會對產品的價格體系造成太大的沖擊,有利于維護車企的利潤空間和品牌形象。
第四,尋找出路才是最應該做的事情。整個汽車市場必須在當前的高壓競爭環境下積極探尋真正適合自身發展的策略,因為單純的價格戰模式已經難以為繼,這是一場殘酷的你死我活的貼身肉搏,無法長期支撐企業的持續發展。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真正能夠脫穎而出并笑到最后的企業,將是那些具備生態鏈成本控制力與市場多元營銷能力的強者。
筆者認為兩個方向值得考慮,一是生態鏈成本控制能力至關重要。這要求企業從研發環節開始,就注重技術創新與成本效益的平衡,通過優化研發流程、提高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同時確保技術的先進性和競爭力。在采購環節,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通過規模化采購、共同研發、優化供應鏈布局等方式,降低零部件采購成本,同時保障零部件的質量和供應穩定性。再結合生產環節和銷售環境的精益管理,有可能突破成本的剛性限制。
二是全面打造差異化產品力。技術創新與產品差異化將繼續成為汽車市場競爭的核心驅動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電池技術、充電技術、電驅系統技術等的不斷創新和突破,將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性能、續航里程、安全性和充電便利性,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自動駕駛技術、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將為汽車賦予許多的智能化功能和服務,如自動泊車、智能導航、車聯網娛樂、遠程控制等,滿足消費者對于智能出行的需求和期待,真正樹立獨特的競爭優勢,從而吸引許多的消費者并且形成粘性。
因此,我們依然秉持我們長期以來的觀點,當前汽車市場的價格戰雖然在短期內能夠吸引消費者,增加銷量,但從長遠來看,過度的價格戰是不可持續的,只有突破價格戰牢籠才能有真正的機會。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