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涌動”,顯示行業正在經歷變局

文?| 侯恬 楊旭然

編輯?|?程度

國內顯示領域迎來了一項里程碑式的突破。

今年11月底,國內頭部顯示廠商TCL華星宣布其位于武漢的G5.5代印刷OLED產線正式量產。

這是全球顯示領域第一次由中國企業引領,并將一項全新的技術帶入到商業化階段。在此之前,行業革命性技術突破與商業化先行步伐,大多由海外企業所主導。

放眼全球產業版圖,除TCL華星的印刷OLED外,已實現量產的OLED技術路線還有另外三個:QD-OLED、WOLED、和FMM-OLED。其中,FMM-OLED技術為全球中小尺寸OLED主流技術,WOLED和QD-OLED則為全球中大尺寸主流的OLED技術。但這三種技術路線,均由韓系面板廠主導。

TCL華星印刷OLED產品

從生產過程來看,這三條技術路線還有一個共同點,其顯示屏的核心發光元件的生產均使用蒸鍍工藝,即在真空環境中加熱有機發光材料,材料升華成氣態后均勻沉積在基板上形成發光層,再通過不同的方式得到紅、綠、藍三原光,從而構成彩色圖像。

而印刷OLED,則和它的名字一樣,是通過噴墨打印技術,把紅、綠、藍三原色的發光材料溶液按照預設圖案精準印噴射到基底上,再經過干燥、退火等工藝,使溶液中的有機材料形成 OLED 發光層,像印刷報紙一樣制造顯示屏。

在這個過程中,打印頭將以上萬赫茲的頻率高速工作,在30秒之內將微米級別精度的發光材料打印在玻璃上,同時還要克服干燥過程中溶質不平整等各類問題,其過程比常規的打印要艱難、復雜得多。

整體來看,印刷OLED具有結構相對簡單,材料利用率高,具備相對成本優勢,并可實現更高的PPI和更長壽命等特性。并且從技術原理來看,印刷OLED可能是唯一能夠覆蓋小、中、大尺寸全產品的OLED顯示技術。

隨著TCL華星印刷OLED技術的突破和商業化,中國在全球OLED供給市場中的地位將變得更加重要。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僅展現了中國企業的技術實力,也為顯示產業的未來發展開拓出一條新路徑。

01 需求:潛力巨大?

現代生活,屏幕無處不在。從19世紀末CRT技術問世開始,顯示技術已走過百余年歷程。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顯示屏幕為LCD和OLED兩種,綜合技術成熟度、應用領域以及總產值等各方面來看,LCD為最主流技術,特別是在電視、電腦等中大尺寸領域,LCD憑借著成熟的工藝、完善的產業鏈、更高的穩定性以及更具競爭優勢的成本等,占據著絕對的市場地位,并且這一格局在未來較長時間里不會動搖。

但作為顯示技術的后起之秀,OLED屏幕的應用也在逐漸擴大,特別是在高端手機領域。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Omdia的統計,今年一季度OLED在全球智能手機顯示屏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51%,首次超過了LCD顯示屏,其中蘋果、三星、華為等主打高端市場的手機品牌,以及榮耀、小米、VIVO等大部分國產手機的旗艦機,基本都已經使用OLED屏幕。

為何眾多手機廠商積極擁抱OLED?

作為移動互聯時代的產物,便攜是智能手機的基本特性,屏幕作為人機交互的接口,隨著全面屏的流行、各類生活娛樂應用的增加,消費者對于屏幕在顯示效果、響應速度、續航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越來越高。

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相較需要配合背光源顯示圖像的LCD而言,具備自發光特性,并且能夠實現每個像素點的獨立控制。因此,OLED屏幕可以實現比LCD屏幕更高的對比度和更快的響應速度,同時能耗也相對更低。

并且由于可以省去背光板、濾光片等空間,OLED屏幕本身能做到更加纖薄,那么采用OLED屏的手機,就可以塞下更大容量的電池,并使得整機更加輕薄。

另外,OLED還可以實現曲面屏、折疊屏等柔性顯示功能,可以說是直接打開了一個新的增量市場。因此不難理解OLED屏幕為什么受到手機廠商青睞。

隨著OLED技術的進步,其在平板、筆記本電腦、醫療等中尺寸應用領域的滲透也在加速。

在平板和筆記本電腦領域,OLED屏幕的高分辨率和色彩準確性能夠滿足用戶處理圖像、視頻和游戲等需求。同時OLED還可以減輕設備重量,使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更加便攜。

特別是在筆記本電腦領域,性能越來越高的游戲本,以及搭載AI技術新款產品,對顯示畫質、響應速度和功耗節省的要求都要更高,辦公本也在向更輕薄的設計迭代,這都促使OLED在筆電領域的滲透持續加速。

市場研究機構Omdia預計,全球筆記本電腦OLED出貨量將呈現顯著增長,2024年將達到510萬臺、2025年增至700萬臺,2026年增至1850萬臺。

醫療顯示也是OLED一個重要的應用方向。OLED顯示器因其高分辨率和快速響應時間,能夠在手術中幫助醫生進行精確手術導航,同時能使CT、B超等數字醫學影像顯示更加清晰,方便醫生作出更加準確的判斷。TCL華星印刷OLED的首款量產產品,就選擇了醫療顯示。

TCL華星首款量產印刷OLED 4K 顯示屏(21.6”)

除此之外,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技術的發展,消費者對于高畫質、交互性更好的高端屏幕需求逐漸顯現,OLED屏幕憑借其具備超寬視角、快速響應等特性,在高端車顯屏市場同樣展現出發展潛力。

總的說來,隨著各類應用場景的需求升級,各類電子產品對屏幕的輕便、響應迅速、功耗低等需求將持續增加,這是OLED相關企業實現價值成長的動力來源。

OLED出貨量和市場規模在近幾年也都實現了快速增長。2012年時,OLED的市場規模僅72億美元,到2022年底,OLED的整體市場規模已經增長至424億美元。根據Omdia預測,到2027年OLED市場規模將繼續增長至549.5億美元。

02 技術:百花齊放

面對如此發展趨勢和市場機遇,中外頭部面板制造商如三星、LGD、京東方、TCL華星等早已摩拳擦掌,紛紛布局OLED領域,并探索出了FMM-OLED、QD-OLED、WOLED和印刷OLED等不同的技術方案。?

印刷OLED技術,在畫質、能耗、壽命、成本及材料使用率、環保節能減排、視覺健康等方面,展現出了不俗的實力。

畫質的好壞,是衡量一塊屏幕優劣的最直接方式。對于手機、平板、筆電等小中尺寸屏幕的設備,人們在近距離使用時,視覺上對屏幕的細膩程度會更為敏感,此時PPI 就成為影響屏幕畫質的重要因素。

PPI指屏幕每英寸所包含的像素數量,是衡量屏幕像素密度的指標。高PPI能夠使得屏幕圖像的細節更加豐富,文字和圖像的邊緣更加平滑,呈現出更清晰逼真的畫面效果,尤其在呈現顯示復雜場景和微小元素時優勢明顯。PPI數值的高低與像素排列方式緊密相關。

印刷OLED技術是目前唯一能夠實現紅綠藍規則像素排列的OLED技術,同時通過與設備廠商實現精細化1皮升打印頭設備和工藝的開發,其印刷OLED屏幕產品PPI已經成功突破300,從而在文字的顯示、色彩等方面都具備優勢。

功耗、壽命是市場對于消費電子產品及其屏幕高度關注的因素。功耗方面,由于印刷OLED以及FMM-OLED自身結構層數較少,通電后電壓相對較低,反映到產品規格上功耗就相對更低;與此同時,TCL華星印刷OLED通過材料配方優化、真空干燥制程優化等,使光學效率得以提升,功耗水平也進一步降低。

OLED的壽命和開口率相關,所謂開口率,就是像素有效的發光區面積與像素整體面積的比率。開口率越高,在顯示相同亮度的條件下,像素OLED器件發光工作時對應的電流密度越小,器件衰減更慢,產品的壽命也就越長。

印刷OLED不受金屬掩膜板的限制,像素開口面積主要受到光刻工藝影響,通過提升光刻能力和材料性能,印刷OLED可實現更高的像素開口率,同時TCL華星基于印刷 OLED 器件壽命模型開發了涵蓋電路補償和算法補充的先進補償算法,這些措施使得其印刷OLED產品壽命有效延長。

印刷OLED還具備更高的材料利用率,從而顯著降低生產成本。

目前運用最為普遍的FMM-OLED,需要通過精細金屬掩膜板來定義像素的發光區域。在整張金屬板上,將像素發光區對應的位置進行開孔,真空腔體中,發光材料經加熱升華為氣態,擴散通過精細金屬掩膜板上的微孔,精確沉積到基底對應位置,形成 RGB 三原色發光層。

在這個過程中,絕大部分材料會殘留在掩膜板上,有效的利用率甚至不到30%。而印刷OLED直接通過高精度的噴頭,將噴墨打印在預先制備好的基板的像素坑內,其對材料的利用率能夠達到90%以上。

同時,由于印刷OLED真空制程更少,大概能減少90%的真空腔體需求,這不僅有助于減少設備投資,也能夠降低生產環節能耗、實現節能減排。根據初步的估算,跟蒸鍍OLED相比,印刷OLED碳排放能夠減少20%,對環境更為友好。

對視覺健康的關注也越來越成為現代人在選擇顯示設備時的重要考量因素。由于OLED的調光決定了其容易產生屏閃,不利于視覺健康,OLED技術在早期曾一度因“傷眼”問題而為人所詬病。通過調光方式的改進,整體已經有所改善。TCL華星長久以來十分注重對用戶的視覺關懷,印刷OLED技術通過過濾藍光器件的設計,讓藍光有害波長大幅下降,從而對用戶視覺更加友好。

從技術細節回到更大的視角,TCL華星印刷OLED技術的種種突破與成功量產,無疑為中國乃至全球顯示行業的發展打開了一條新的路徑。

而一條新技術路徑的崛起,絕不意味著其與其他技術路線的天然互斥。正如TCL華星印刷OLED中心長曹蔚然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談及的那樣,“顯示技術未來一定是百花齊放的,不同的技術去滿足不同的需求”。

可以說無論是OLED中不同技術流派,還是OLED與LCD,不同顯示技術路線之間總是既存在競爭,促使彼此不斷優化升級;又存在互補,在彼此延展交織中,共同滿足人類社會對于信息傳播和可視化的需要,并推動顯示技術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目前,TCL華星以中尺寸應用為突破口,積極推進印刷OLED生產線的量產,而整體上,TCL采用的是技術共存策略——多產線并行,力爭為客戶提供所有尺寸、多種產品的全解決方案。在手機、手表等小屏幕領域,TCL華星仍采用FMM OLED工藝制造,在中等尺寸領域擴展印刷OLED新技術的應用,在大尺寸領域,則積極推動LCD往高端化發展。

03 升級:變革突破

產業發展與演進的深層次邏輯中,總是必須同時包含有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促動因素。如果僅有需求而無法生產,或僅有生產能力而缺乏需求,都難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

想在顯示領域實現技術突破的難度可想而知。但幸運的是,顯示領域同時出現了消費者需求的提升,以及中國廠商在研發、生產能力上的持續進步。

需求端,OLED在智能手機領域不斷提升的占比,已經印證了消費者對更優顯示方案的需求。而平板、筆記本電腦、醫療顯示等領域,OLED的發展潛力也已被認可。?

供給側,與曾經LCD產業因后進而苦苦追趕不同,這一場競技的開局,中國廠商就已經登上舞臺,并成為了OLED行業技術進步與商業化進程的積極推動者。

回望過去,顯示產業從0到1的突破往往發軔于海外。中國企業作為追隨者,雖然能夠在“從1到100”的過程中將產業推上一個新的高度,但始終未能真正引領一項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全新技術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這也讓我們一度處于被動的局面。

TCL華星G5.5代印刷OLED產線內部

就像曾經海外企業一度向我們封鎖LCD技術,使中國液晶電視產業發展受到了諸多限制,不僅成本難以控制,供應穩定性上也存在風險。這一情況直到2010年后中國企業攻占了LCD技術高地之后,才得以逐漸改善。?

如今,中國企業在全球OLED市場積極追趕,尤其這一次由TCL華星研發并量產的印刷OLED,不僅是對OLED領域技術路線的突破,也是我國在一次全新的技術領域從0到1的突破。這是第一次由中國企業引領了技術升級并進入商業化階段,可以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突破源于堅持。自2013年開始印刷OLED的研究、2014年于廣州開設第一家印刷OLED實驗室,到2024年終于實現量產,在印刷OLED研發的道路上,TCL華星堅持了11年,在這11年的時間里,雖然一路前行的同伴很多,但不斷加碼投入的,只有TCL華星。

堅持也必有回響,印刷OLED技術的成功量產,不僅為TCL自身的發展打開空間,同時也為中國顯示產業的上下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對上游,印刷OLED技術的發展刺激了對印刷設備和打印材料的需求,為相關供應商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

對下游,印刷OLED則有助于提供兼具高畫質和成本競爭力的方案,有望推動OLED技術在智能設備,特別是中尺寸智能設備上的普及,讓OLED顯示屏不再是僅限于高端或旗艦級產品的配置,在助力硬件企業進一步豐富產品線的同時,為更廣泛的用戶帶來更加優質、美好的視覺體驗。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