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社區托育,家里的負擔減輕了許多”“半天不到已經和企業達成求職意向,薪酬待遇也比較滿意”“我們老年人都在這里吃,醫療診所就在我們這個食堂旁邊,國家的政策好,把我們老年人很當數”……隨著2025年的到來,過去一年里,諸多民生政策為百姓生活帶來的提升與改善,仍然溫暖著人們的心,一件件民生小事,一點一滴都化為了我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獲得感,來自于不斷提升的公共服務水平,解決好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上有老,下有小”帶來的托育、養老等急難愁盼問題,牽動著千萬家庭。每一個民之所呼,都是民生政策的重點。2024年,全國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已近10萬家,托位約480萬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超41萬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已累計建設家庭養老床位34.7萬張,提供居家養老**服務64.7萬人次,完成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72萬戶。
不只是托育、養老,2024年還有很多民生領域的短板都在加速補齊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在全國推開,破解“看病難看病貴”;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范圍擴圍,91種新增藥品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在56個城市試點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讓城市更宜居……每一件民生小事都飽含著大大的“獲得感”,讓我們相信“生活總是充滿希望的”。
幸福感,來自于有實效的舉措,能更好地滿足百姓期待,能讓許多人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
2024年,國家教育支出增加4%,主要用于改善薄弱地區的辦學條件,讓優質教育資源在城鄉間有序流動;國家針對重點就業群體開展了一系列特色鮮明的促就業活動,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49萬人;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萬多個,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整體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超1萬億元,存量房貸利率批量下調惠及5000萬戶家庭……
這一切,都是為了百姓擁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舒適的居住條件……一年來,每一個增進民生福祉的政策,都是在連續不斷地創造新的起點,創造百姓更高品質的生活。
安全感,來自于有溫度的政策,來自于物質、精神和社會多個層面的滿足和穩定。
“里面配套設施都是齊全的,冰箱、空調、洗衣機都是有的,我感覺到了國家對我們新就業群體越來越關心和關愛。”上海市普陀區外賣員縱波在2024年搬進了面向新就業群體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和他一樣享受到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的,還有近千萬人。
翻開2024年的國家賬本,民生支出被放在了優先位置,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的預算安排超過了4萬億。這一年,國家向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利用“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對低收入人口加強監測和常態化幫扶;這一年,國家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為企業減少成本1309億元;發放穩崗返還資金204億元,惠及職工5605萬人;這一年,我們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更加充實……這就是可感可及的安全感,它不僅來自物質層面的保障,也包括了精神層面的滿足和社會層面的穩定。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一年來,基礎養老金提高了,房貸利率下調了,直接結算范圍擴大方便了異地就醫,消費品以舊換新提高了生活品質……件件都在講述“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新的一年,期待許多有溫度、見實效的民生政策,讓百姓的笑容許多、心里更暖、日子更好。
(央視新聞客戶端 文|趙靜 段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