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11月22日電 (記者 王堅)據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2日消息,“綠美灣區‘碳’索未來”廣東邊會(下稱“廣東邊會”)已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COP29)中國角舉辦。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介紹,廣東邊會由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深圳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廣東省清潔生產協會、廣工碳中和研究院等單位協辦。會上,廣東攜手港澳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實踐與經驗受到與會代表關注。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表示,廣東省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之地,是第一批低碳試點省份,深圳是第一批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廣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希望廣東繼續創新探索,作出許多更大貢獻。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周國英介紹,廣東持續推進溫室氣體排放管控取得良好成效,全省碳強度相對2005年下降超過50%,珠三角碳強度降至0.45噸/萬元以下,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廣東加快構建清潔能源體系,全省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含西電)超1.3億千瓦,約占全省電源總裝機的52%。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接近3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
同時,廣東積極推進市場化機制減碳降碳,截至今年10月底,廣東配額累計成交量2.287億噸,累計成交金額66.17億元,均居全國區域碳市場首位。在全國率先發布廣東碳標簽,推動開展粵港碳標簽互認示范,廣州南沙、深圳福田入選國家氣候投融資首批試點。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許化指出,深圳聚焦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做好氣候應對變化工作,目前全市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1.9%,深圳萬元GDP能耗、水耗、碳排放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1/8和1/5。
此外,廣東省生態環境廳代表發布了2023年廣東省降碳減污特色案例,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代表介紹了深圳高標準保護修復紅樹林等情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