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非遺永存 攝影如何記下歷史鮮活?

  麗水10月11日電(周健)彩色龍燈走街串巷、墻壁貼滿青瓷碗盞、千名男子手持火炬……步入“歷史基因與文化傳承”全球非遺影像主題展,不同地域、不同歷史時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依托影像,映入眼簾。

  連日來,2024FIAP世界攝影人大會在浙江省麗水市舉行。作為大會系列藝術展覽之一,“歷史基因與文化傳承”全球非遺影像主題展呈現了來自全球各地39名攝影師的340余幅非遺主題影像作品,展現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樣性和獨特性。

  意大利策展人瑪麗亞將其好友的攝影作品《圣火節》帶到上述主題展中展出,數幅攝影作品呈現出設得蘭群島舉辦圣火節時的壯觀景象。“2024FIAP世界攝影人大會以及全球非遺影像主題展展出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作品,是一個極好的交流、學習平臺,帶給我新的思考和啟發。”瑪麗亞受訪時說。

嘉賓參觀攝影作品《圣火節》。   周健 攝

  作為“歷史基因與文化傳承”全球非遺影像主題展的策展人,姜緯從挑選展出作品到空間設計,再到視覺效果的呈現,每一個環節都傾情投入、全心付出,力求做到極致。

  “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承載著一段鮮活的歷史,一種深厚的文化基因。”姜緯表示,希望通過展覽,能夠讓觀眾跨越地域、時空的限制,感受不同文化之間的共鳴和碰撞,同時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認可。

  攝影是記錄,亦是對現實的反省,對未來的探索。2024FIAP世界攝影人大會期間還舉行“傳承與發展”世界非遺文化影像對話。攝影家和專家學者探索如何運用影像方式保護與傳承非遺,推動人類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發展。

  其間,中國民俗攝影協會秘書長景衛東介紹了民俗攝影的定義。在他看來,以民俗事象為題材的民俗攝影是傳承非遺的重點手段,為非遺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民俗攝影真實記錄了非遺,提高了公眾對非遺的認知度與參與度,同時在挖掘與宣傳非遺傳承人方面起到了獨特的作用。”景衛東說。(完)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